![]() 近日,杉杉股份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8億元,同比增長11.78%;歸母凈利潤2.07億元,同比大幅提升1079.59%;扣非歸母凈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605.24%。 ![]() 過去幾年,杉杉股份的業績走勢受到行業景氣波動的明顯影響,特別是新能源材料與消費電子產業均經歷了需求收縮與價格壓力的階段性沖擊。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過強化核心業務盈利能力、加快前沿技術突破、持續推進全球化布局和降本增效舉措,在負極材料和偏光片兩大核心領域呈現出明顯的成長曲線。 在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中,負極材料是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快充性能的重要決定因素。數據顯示,上半年杉杉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穩居行業第一,占據行業總出貨量的21%。 消費電子方面,公司在快充與6C+產品上實現了快速突破。隨著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對充電效率與電池壽命要求的不斷提升,高倍率快充產品的市場空間正在被迅速打開。杉杉的負極材料實現了6C超充條件下的批量出貨,意味著其產品已經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具備可驗證的競爭力。 在動力電池領域,公司針對高能量密度和快充兼顧的應用需求,推出的新一代人造石墨和硅碳復合負極材料正在進入主流客戶體系。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主機廠對超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杉杉的批量供貨為其后續在車規級市場的持續滲透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儲能市場的興起也為負極材料打開了新的應用窗口。杉杉研發的超長壽命儲能負極產品已進入量產階段,預計下半年將實現規模化放量。儲能應用對循環壽命和成本的敏感度,使這一產品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就在日前,杉杉與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金額超過百億元,覆蓋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兩大核心領域。 負極材料產業正處于技術演進的關鍵節點。從人造石墨到硅基負極,行業普遍面臨在能量密度與循環壽命之間尋找平衡的挑戰。杉杉在上半年實現了兩個關鍵研發突破:一是成功攻克石墨大顆粒量產控制技術,二是自主合成球形硅碳原料中的多孔碳。不僅在傳統石墨負極上進一步強化了性能一致性和制程可控性,還在硅碳材料的商業化路徑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硅碳負極是下一代鋰電池提升能量密度的關鍵方向,但產業化難點主要集中在體積膨脹、循環衰減和成本控制上。杉杉通過多孔碳材料來緩沖硅的體積變化,從而延長循環壽命,相關產品已進入頭部客戶供應鏈。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杉杉上半年持續推進全球化布局與降本增效措施。 國際化方面,公司芬蘭1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已完成環評公示,具備開工條件。該項目有望強化杉杉對歐洲市場的供應能力,也能借助歐洲新能源政策和本土化需求的紅利,實現客戶綁定效應。與此同時,公司與Falcon Energy Materials plc.簽署戰略合作,切入天然石墨供應鏈,以應對全球資源分布不均和地緣風險。 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通過深化與上游原材料的合作,確保供應穩定;自主研發廂式爐石墨化工藝,加速新型石墨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如果說負極材料是杉杉面向新能源產業周期的高成長引擎,那么偏光片業務則是其在消費電子和車載顯示產業鏈中的穩定支撐。2025年上半年,偏光片業務在需求溫和復蘇、日元匯率波動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依舊實現銷量與均價的雙增長,顯示出產品結構升級帶來的韌性。 在LCD領域,公司通過超低反、高透過、廣視角以及110/115/116英寸超大尺寸產品,成功卡位高端電視市場。尤其是在大尺寸電視加速普及的趨勢下,高端偏光片的穩定出貨為杉杉提供了確定性的現金流支撐。在OLED領域,公司完成了從技術突破到規模化供應的跨越,全尺寸OLED TV偏光片已實現穩定量產,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這一轉型不僅使公司在新一代顯示技術中占據一席之地,也提升了在高毛利產品中的占比。 綜合來看,杉杉在負極材料領域憑借技術突破、全球化產能布局與百億級客戶合作,構建起長期成長的“護城河”;另一方面,偏光片業務通過高端化與結構優化,為公司提供了現金流與盈利的穩定支撐。隨著新能源汽車超充需求、儲能大規模放量以及硅碳負極產業化的臨近,負極材料行業正處在深度演進的關鍵階段。作為龍頭企業,杉杉的技術路徑、客戶綁定與全球化布局,將在未來幾年為行業格局的演變提供重要參考。 ![]() |
|
來自: DT_Carbontec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