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連續熬夜了 一位30歲的同濟女博士在生命最后時刻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曾以為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向上’:考更好的學校,拿更高的學歷,贏更多的認可...我拼命熬夜做實驗、寫論文,把'疲憊’當勛章,把'焦慮’當常態。” 直到躺倒在病床上,她才真正明白:“每一個被你忽略的'現在’,都是你再也回不去的'未來’。” 其實,她的遺言不是讓我們陷入悲傷,而是給我們一次清醒的機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優先級,珍惜當下,去愛,去經歷,去活出無憾的人生。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又明智。 這句話說得實在啊,人這一生,只有身體好,才有資格談其他。 因為一旦沒了健康,其他一切都是白搭。 可現在人總愛熬夜,覺得能多掙點錢、多忙點事,不然連睡覺都不踏實。 可你不知道的是,熬夜就像鈍刀子割肉,當時不覺得疼,可久了傷筋動骨,無法逆轉。 #優質好文激勵計劃# 熬夜偷走的不僅是睡眠 說起睡覺,康熙皇帝是個明白人。 他的起居習慣雷打不動:晚上9點必睡,早上5點必起。 以至于在《起居注》記載中可以看到,這位千古一帝六十多歲了,還能策馬塞外,處理朝政起來依舊條理分明。 而那些陪他熬夜批奏折的大臣,反倒個個顯得憔悴不堪、昏昏欲睡。 南京有個書商王叟,更是深諳睡覺此道。 明代《酌中志》里記載,無論生意多忙,他晚上9點到11點必閉門睡覺。 他的小店歷經三朝不倒,本人活到耄耋之年,眼不花耳不聾。 街坊都說他“沾了時辰的光”。 《黃帝內經》有云:“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一個人的生活有規律,不過度勞累。 那么,這樣的身體才是健康,生活的幸福才有保障。 我們的身體就像莊稼地,不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養護。 而最好的一種養護方式,就是守住睡覺的時間,這樣便守住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熬夜的代價超出你的想象 1963年,17歲高中生蘭迪·加德納做了個瘋狂實驗:連續264小時不睡覺。 以至于到了第十一天,他的記憶力只剩一分鐘,連完整的一句話都說不出。 而這個實驗結束后,吉尼斯世界紀錄因此不再接受類似挑戰,怕有人不知死活地盲目模仿。 古語有云,一夕不臥,百日不復。 說白了,一晚上沒睡帶來的損失,一百天也補不回來。 現代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一個人若是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持續一周,體內700多個基因會發生改變。 所以,連續熬夜,長期熬夜,都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比如說,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 所以,無論在人生當中的哪個階段,我們都要盡可能早睡,給到自己身體充足的睡眠。 如此,我們一方面才能擁有更多的能量和精力去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的幸福生活得到保證。 所以,別因為熬夜,付出了慘痛卻對已經造成悲劇毫無意義的代價。 好好睡覺就是最好的養生 演員張豐毅已經67歲了,身材依然健碩,有八塊腹肌。 而他的秘訣很簡單:早上7點起床跑步,中午午睡,下午健身,晚上11點睡覺。 即使在劇組,也絕不超過12點睡,為此還不惜和導演爭吵。 在他看來,好好睡覺,就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 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脾氣暴躁,由此得罪了不少人。 被罷官后,父親又突然去世,多重打擊使他一下子瘦成小老頭。 不過,后來他堅持早睡早起,氣色變好了,心態平和了,人緣也好了。 最終,二次出山,成功平定太平天國。 中醫古訓有云,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 說到底,睡眠是最好的滋補品。 而好好睡覺,就是最低成本的養生方式。 可如果只會連續熬夜,習慣熬夜,那就無疑讓自己的身體早一點埋進了土里。 生活的意義就是,當你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夜晚,就能戰勝自己的欲望。 而當你贏得了屬于自己的清晨,就能戰勝自己的情緒,積極開拓未來。 那么,今晚,就早點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