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涪陵的地界上,藏著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鎮——藺市,我曾經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游”。這次我帶著女友,專訪這座古鎮,來個深度文化摸底,與遠去的時光相遇。 ![]() 藺市古鎮大門 ![]() ![]() 鳳陽村入口 ![]() 鳳陽街小路 ![]() ![]() ![]() 老街 ![]() ![]() 院外門洞 ![]() 回廊 在充滿故事的老街老巷里,我力圖尋找古鎮蹤跡,從眾多建筑物看出,昔日古鎮大部分被翻新或改造,只保留住鳳陽村、文廟及龍門橋三處遺址。一種濃厚的尋古興趣驅使我繼續前往,踩在石板小路上,感覺仿佛時光穿越到古代… 通往鳳陽村石板路的右側,一棵古樹巍然屹立,枝葉隨風輕輕搖擺,好像在跟過往的行人打招呼。陽光穿過樹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給這老舍庭院披上了一層神秘而又幽靜的面紗。 繼續溜達晃悠,不一會兒進入古村落——鳳陽村。那門口掛著的“中國傳統村落”牌匾,紅結裝飾與石碑上的文字把我們帶進時光旅行。 鳳陽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盛興于清代。兩三層平房錯落有致,木質門窗做工精湛,古韻悠長。特色建筑有黃角樓、望月樓、善堂等,形成“九宮十八廟”格局,折射出歷史人文、古代巴渝建筑及演變的縮影。 ![]() 老舍庭院 ![]() ![]() ![]() 院落 踏入另一個古跡——龍門橋映入眼簾。這座橋始建于1875~1887年,為縱聯式三洞實肩平面石拱橋,長174米,寬8.7米,高27米。宏偉堅固,古樸大方。橋建成70余年間,渝涪商旅暢通,大大活躍了古鎮藺市的商業貿易。因三峽工程長江水位淹沒問題,該橋于2006~2009年整體而搬遷。龍頭龍尾用花崗巖重塑,兩側龍頭龍尾栩栩如生,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橋下溪水潺潺,與遠方現代建筑交相輝映,古今交融,別有一番風味。 橋上石獅威嚴佇立,守護著這份古老歲月。古樸的橋面,承載著歲月的滄桑,引領我們觀賞自然之美。鎮政府的決策,彰顯了對文化古跡的尊重與保護,不惜斥資搬遷,只為留住這最后僅存的歷史古跡。 文廟大門閉鎖,未開放。從門縫望進去,只見里面文物撒亂擺放,還沒收拾整理。 ![]() 文廟 ![]() 石拱橋正面 ![]() 石拱橋側面 ![]() 橋面 ![]() 橋那頭 ![]() 長石階 ![]() 龍頭 我和女友漫步于藺市古鎮,仿佛穿越時空,感受著歷史的厚重。古老的建筑靜靜訴說著前世今生的故事,一磚一瓦都透露著藝術的韻味和文化的氣息。我們沉醉于這份悠閑與美好,感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所見遺址不僅是古鎮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珍藏。城市建設擠壓了古鎮生存空間,作為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鎮,應得到保護。 這次旅行,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豪放君 |
|
來自: 好書風 > 《旅游度假房.地圖.地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