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早期?銅嵌銀絲水月觀音立像 “五金石叟”款 H 48.5 cm. 備注:英國貴族舊藏。 RMB: 250,000-350,000 佛經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此尊觀音銅質,長身玉立于祥云底座上,面龐豐腴,眉間白毫嵌銀,雙目宛若未開敷的蓮苞,眼瞼低垂,目光下斂,鼻若懸膽,櫻桃小口,頸脖及上胸袒露,胸前橫貫一串蓮花瓔珞。身著寬袖長袍,胸部正中衣帶交結,圓肩修身,右手似持凈瓶置于身前,左手輕搭右臂,衣紋簡明豐滿,折迭密集流暢,衣裳下擺翻卷邊角起,若迎風飄拂,有“吳帶當風”之勢。神情端莊嫻雅,流露出恬淡寧靜與聰慧的神態,好似俯看塵世眾生,塑造出無可挑剔的靜穆之美。衣袍及邊沿嵌飾有的精細銀絲圖案清晰可辨,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別具雕塑美感。背后有嵌銀絲篆書“五金石叟”款識,法度嚴謹,類似款式極為少見。 關于石叟的生平,傳說為一名福州僧人,主要活動于晚明時期,但真實名字與生卒年份均不可考,所制銅嵌銀絲器物極為精細,尤其雕塑類作品與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藝術語言,與德化瓷塑大師何朝宗的造型藝術可稱并美比肩,對后世影響深遠,直至近代仍有屬“石叟”款的嵌銀絲器物仿制,所用銅像銅質為精煉紫銅,繼承了宣德風磨銅的冶煉技法,是世界范圍冶煉技術的進步。銅像均寶光內藴,更以絕技嵌銀絲裝飾,其臥槽嵌銀絲平滑細膩,文綺秾華。相傳石叟無傳藝后人,故作品珍貴稀少。鑒賞本件作品可明顯感受到,其雕塑的藝術性已經遠遠超乎了宗教功用,尤其是對菩薩慈悲憫人的神情與雍容大度的儀態的生動刻畫,絕非普通工匠所能企及,而精煉的材質,更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 ![]() 石叟,傳說是晚明崇禎時期的僧人,他是一位佛教造像冶鑄大師,善制嵌金銀線的銅佛像與文房雅器,作品以銅雕達摩、觀音較為多見。石叟的身世,史籍乏載,但名字卻因其作品流傳下來。他制作的造像面容生動傳神,栩栩如生;他運用的錯銀絲工藝,銀絲細而勻稱,把佛像上的衣裙紋里裝扮得生動活潑;他所制各種銅器,均用銀絲嵌「石叟」二字,體兼篆隸,成為他作品的重要標志。其造像區別于傳統一般宗教造像,對作品的藝術追求已經遠遠超乎了宗教功用,融進了時代的精神、個人的情感與美學思想,從而使得他的藝術作品超越了宗教的范疇,突破了神性的束縛,而閃現出美的光輝。這種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的藝術特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他人難以掌握和仿制的。 石叟銅造像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與明代高度發達的冶銅技術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宣德時期所鑄銅爐,便是經過多次熔解提煉,剔除了各種雜質后冶煉出來的,其銅質精美,色調柔和多樣,表面光澤細潤,并以鎏金或鎏銀為常用裝飾手法。石叟所用銅材,與當時普通佛教造像使用的青銅、紅銅并不一樣,它以紫銅為主。這種紫銅,經過多次冶煉而成,質地精細,潤澤發光。 石叟所制造像尤以觀音像居多,觀音或頭戴斗篷站立于波濤之上;或自在端詳,斜倚于書箱之旁,形象雖有不同,但均以意役法,破形似之障,得神骨之氣,遠超供奉崇拜之實用需求,注虔誠與文人美學于作品之中,藝術造詣非凡,非俗匠所能為。《蘿窗小牘》記載:「石叟,……善制嵌銀銅器,所作多文人幾案間物,精雅絕倫。」外國收藏家稱之為:「最偉大的藝術家」。石叟在世為僧,逝后亦沒有傳藝后人,作品傳世不多,因此每件都十分珍貴稀有。不但國內各大博物館都有收藏,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眾多藏品內,中國石叟制的紫銅錯銀佛像及錯銀香爐作品亦被列為東方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品。 ![]() 明 石叟制銅錯銀絲觀音坐像 「石叟」款 H18.5cm? 重1415g RMB: 1,600,000-2,600,000 【備注】 福建資深藏家收藏 ![]() 左圖:明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故宮博物院藏) 中圖:明銅嵌銀絲石叟款觀音像(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明石叟制銅嵌銀絲觀音大士像 (北京保利,2015.06.06,lot6373 , 成交價人民幣632.5萬) ![]() ![]() ![]() 左圖:明銅嵌銀絲石叟款觀音像(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明銅錯銀絲觀音(王世襄舊藏)(北京保利,2009.05.30,lot1538,成交價人民幣207.2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