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困惑 1995年“8·15”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中央電視臺拍攝并重磅推出了歷史電視劇《1939——黃土嶺》。父親張英輝是黃土嶺戰役的參與者,所以我也很認真地看了電視劇的首播。但是僅僅看了中央電視臺關于拍攝電視劇有關情況的介紹,就讓我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歷史有這么玩兒的嗎? 父親1930年參加紅軍,戎馬一生經歷過數不清的戰役戰斗,從一個普通的革命戰士成長為我軍的高級指揮員。他打過很多勝仗,魏巍稱他是華北驍將,而讓他自己最感榮光的,則是在雁宿崖——黃土嶺戰役中,親手擊斃日軍大佐辻村憲吉,親自為被侵略、被欺辱的中國人民出了一口惡氣。 1939年11月,日本關東軍察蒙軍獨立混成2旅入侵晉察冀根據地。一分區1團、3團,三分區2團,共3個團,奉命在雁宿崖地域伏擊日軍先頭部隊。 父親當時任1團3營營長,由于之前另有任務,所以于11月3日拂曉,戰斗打響后才率部趕到戰場。到達后,團長陳正湘對父親說:遭到伏擊的日軍主力已經竄入雁宿崖村企圖固守頑抗,1營、2營正在從東面進行攻擊,命令你營迅速插到敵人側后切斷敵人的退路,并從北面向敵人發起攻擊。父親立即帶領部隊插向敵后,控制了日軍行進道路后方的三叉路口。 剛到達指定地域,就發現了西北山溝里后續跟進日軍后勤運輸隊,一個規模很大的、由日本鬼子和馱著物資的牲口組成的運輸馱隊。父親馬上指揮部隊展開,向敵人撲過去,部隊打得非常勇猛,遭到突然打擊的鬼子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很快就開始四散逃跑。教導員鄧經緯(也是紅軍出身與父親還是江西興國同鄉老表)非常興奮,直接站起身來觀察情況,不料卻被鬼子的子彈擊中負了重傷,當即被擔架抬出戰場送往后方救治。 根據記載,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當時就在前線,不知道鄧經緯老前輩是否接受到他的救治。而白求恩大夫正是在這次戰役中,因救治傷員感染病毒不治身亡的,這是題外話了。 奪取了日軍物資,看著逃跑的鬼子,父親不敢戀戰,一面命令12連押送馱隊向后方轉移,一面組織其余分隊對雁宿崖村展開攻擊。由于行動倉促,日軍還沒有來得及組織側后的防御,所以部隊很快就攻進村子,受到攻擊日軍的防御很快就崩潰了,一部分鬼子也開始向后山逃跑。 父親提著駁殼槍跟在先頭分隊后面進村,經過一個騾馬店時,突然從院子里竄出一個鬼子。那家伙留著小平頭,只穿著白色的襯衣和軍褲,一只手握著豎起的指揮刀,一只手握著王八盒子,張牙舞爪的像是個指揮官。距離大約十幾米遠,父親想都沒想對著他抬手就是一槍,鬼子剛剛反應過來就被打倒在地,子彈打在他的腿上。后面趕上來的通信員,看到他還活著手里握著槍,就在近距離對著他又補了一槍。父親過去查看,只見那家伙渾身是血已經沒氣兒了。 父親叫人收繳了他的手槍、軍刀、手表、鋼筆和筆記本,并在騾馬店里找到了他的軍大衣。筆記本上明確地寫著辻村憲吉的名字,父親說他不認識“辻(shi)”那個日本字,過去一直叫他過村大佐。 父親沒有耽擱更多時間,而是指揮各分隊繼續攻擊,很快就攻占了雁宿崖東南的高地,隨后又攻占了上下臺南面河溝的敵炮兵陣地。 雁宿崖一戰消滅了辻村大隊的大部,擊斃日軍600余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也為接下來的黃土嶺戰斗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斗結束的當天,團長陳正湘就專門派人接收辻村憲吉的全部物品,說聶榮臻司令員指示,立即將繳獲的辻村大佐的物品全部上交晉察冀軍區。后來辻村的軍大衣和指揮刀,還被掛在慶祝黃土嶺戰役勝利大會的主席臺上展示。 作戰斗總結的時候,因為沒有活捉辻村,通信員還差點背了處分,被追查了很長時間。最后還是父親說,不能全怪他,他也是為了保護我的安全才打了那一槍,通信員這才過了關。 幾十年來,父親一直以親手擊斃辻村大佐而自豪,當然也不是說這是多大的功勞,其實擊斃辻村和擊斃一個普通的日本鬼子,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但作為一個指揮員,在戰場上面對面親手擊斃日軍高級軍官,卻是罕有的可遇不可求的戰斗經歷,是八路軍指戰員英勇威武的具體表現。 然而這一切,卻在電視劇《1939——黃土嶺》的導言中化作烏龍。導言中說,攝制組在日本查閱戰后日軍返回人員名單時,意外發現了辻村憲吉的名字。也就是說辻村并沒有死,而是活著回到了日本。這就不能不讓我大吃一驚,目瞪口呆,因為這也太讓人匪夷所思了,不過事實畢竟還是事實。 我覺得父親可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他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56年的時間,擊斃辻村已經深深地刻寫在他的意念中。與他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知道了,我一直以為他叫過村。”再談到這件事,他說:“怎么會沒打死,通信員還補了一槍。”我知道父親一生參加的戰斗,消滅過很多日本鬼子、國民黨反動派和美國鬼子。他不會因為一個辻村的死活有心理負擔,他只是困惑,想不明白為什么辻村沒有死。 1998年父親去世的前兩年,有一次他主動和我談起這件事。問我為什么辻村會沒有死,我說:“當時,辻村也許只是重傷昏迷還沒有死,戰斗進行中沒能仔細查驗也正常現象。可能是在部隊撤出戰斗后,逃跑的鬼子回到戰場收尸把他救回去了。”父親沒有說話,我又說:“辻村死沒有死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當面親手打敗了他,給中國人民出了一口惡氣。”他想了想說:“你說得對。”以后我們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件事。 父親去世后,在書寫他的生平介紹時,為告慰老父親的英靈,我還是把他親手擊斃日軍辻村大佐的內容寫了進去。上級審查沒有異議,作為最后一個文件收入他的檔案。 備注: 作者趙章柱向公眾號推薦了作者張世軍的這篇回憶文章,拜讀之后,深受感動,草成小詩一首,以此表示對英雄們的緬懷。 抗戰勝利八十年, 革命豪氣沖云天。 英雄不朽輝光耀, 萬載千秋青史傳。 特將此詩附于文后,作者趙章柱把老前輩“張英輝”的名子嵌入了小詩第三句。 作者:張世軍 ![]() ◆張世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