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伯舉是宿遷市宿豫區的一位抗日英雄,他的故事充滿了熱血與擔當。 1943 年,剛滿 17 歲的戴伯舉,看到日軍經常在睢寧一帶活動,百姓深受其害,便毅然決定參加抗日隊伍。他和皂河的三個小伙伴一起,跟隨班長來到附近的抗日隊伍,成為了通訊員,負責送信、打掃衛生等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們被分配到不同的連隊,并配備了槍械。 1944 年,泗洪境內出現一股日本治安維持隊伍,戴伯舉所在連隊駐扎在皂河以防日軍增援。一天凌晨,日本增援部隊果然來襲,八十多名戰士毫不畏懼,奮勇迎擊,有的戰士甚至來不及拔槍,就揮舞著大刀沖向敵人。此役,我軍成功俘虜 6 名日本兵,日軍殘余部隊向安徽靈璧逃竄。戴伯舉所在的四團團長下達死命令,部隊對日軍據點進行包圍,經過十三天的激戰,最終取得勝利。 1945 年 7 月,在攻打張莊時,戴伯舉和一名戰友被連長派去聯系前哨讓部隊撤離。待他們返回時,部隊已經撤走,兩人在荒野中迷失方向。幸好遇到了一營營長徐應堂,徐營長讓他們跟上部隊,戴伯舉光腳跟著跑了 80 多里路,腳趾甲全被磕掀起來,鮮血直流。第二天,徐營長與軍需人員聯系,為他趕做了一雙“軍鞋”。 ![]() 后來,戴伯舉與戰友在偵察時近距離遭遇鬼子。指導員帶著他和其他 3 名戰友追蹤偵察鬼子,試圖截獲物資并消滅敵人。但敵人有 30 多個,還配備一挺機槍,敵我力量懸殊,指導員下令撤退。此時敵人發現了他們,5人情急之下趴在墳堆上,以墳堆為掩體向敵人射擊。就在他們快撐不住,做好自殺準備時,連長帶著援軍趕到,打跑了敵人,他們才得以死里逃生。 抗戰勝利后,戴伯舉又投身解放戰爭,在分界宣家堡戰役中負傷。1950 年,他到皂河區武裝部工作,之后在多個崗位上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奉獻,直至1981 年從宿遷食品公司總經理的崗位退休。 戴伯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他始終堅守信念,為保衛祖國、抗擊外敵和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