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西游第六六九講,選自《西游謎中謎》(499)第九章――觀音努力之謎) 在上一講,我們提到,被東土大唐譽為“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的唐僧,他在水陸大會上所念的經卷,并不包含于“三藏真經”內容之中;并且,他在回答觀音時所說的“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進一步說明,他似乎真的對“三藏真經”一無所知。 唐僧在水陸大會上所表現出的對“三藏真經”的不了解,以及佛派眾神仙對如來推出“三藏真經”所表示出的突然和迷茫,都指向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所謂的“三藏真經”應該為如來獨自創作,他擁有強大的佛法創制能力! 然而,隨著取經行動的逐步實施,我們發現,還沒有到達靈山,根本沒有見過“三藏真經”的唐僧,他所掌握的佛法經卷,好像并不僅限于“小乘教法”,而是對“大乘佛法”中的一些經卷也有很深入的了解。 當孤身一人的唐僧來到兩界山,被鎮山太保劉伯欽從虎口中救出,太保還將其帶入家中歇息。劉伯欽的母親和妻子上前與唐僧相見,并考慮到唐僧作為僧人不吃葷腥的戒律,太保母親用火燒了小鍋的油膩,再用山地榆錢煎茶、黃粱粟米燒飯、木耳干菜做菜,對唐僧進行了周到細致的招待。唐僧感念太保救命之恩及劉母的周到招待,應其母之邀,多住了一日,為太保父親做起法事,超度其亡靈。 第二天一早,太保全家及唐僧起來,用了素齋,唐僧敲響木魚,念完了“凈口業的真言”和“凈身心的神咒”后,“然后開《度亡經》一卷”,后又在劉伯欽的要求下,又念了“《金剛經》、《觀音經》”。唐僧用完午齋之后,“又念《法華經》、《彌陀經》”,接著,他“又念一卷《孔雀經》”。 我們來看唐僧在劉伯欽家所念的六部經卷,其中,有三部佛經赫然出現在“三藏真經”之中,它們分別是《金剛經》、《法華經》和《孔雀經》。而唐僧不僅了解和熟練掌握了這三部經卷,并且還對“三藏真經”中的其他經卷也有所了解。 后來,唐僧師徒到達烏雞國寶林禪寺,師徒四人燈前談論月圓月缺中蘊涵的陰陽之理,聽到了悟空說出“志心功果即西天”,唐僧立即開悟,上前謝了悟空,然后就要即悟即行,讓三個徒弟休息,要把因趕路而荒廢的時光奪回來,自己要在燈下溫習經卷,他“念一會《梁皇水懺》,看一會《孔雀真經》”。 可以看出,包含在“三藏真經”之中的《孔雀真經》,又出現在了唐僧的案頭之上。不僅唐僧對“三藏真經”有所了解,又懶又饞、貪財貪色的八戒,他也聽說過“三藏真經”中的很多經卷,還有很多凡僧和神仙,也知道“三藏真經”中的一些內容。 從高老莊才加入取經團隊,跟著唐僧沒有幾天的八戒,在五莊觀聽到唐僧告誡悟空,要念被稱為“舊話經”的緊箍咒時,他問唐僧,“我只聽得佛教中有卷《楞嚴經》、《法華經》、《孔雀經》、《觀音經》、《金剛經》,不曾聽見個甚那舊話兒經啊。” 其中,除了《法華經》、《孔雀經》、《金剛經》之外,“三藏真經”中的另一部重要經典《楞嚴經》又出現在我們眼前。而悟空為了從黃風怪手中救出唐僧,他來到靈吉菩薩的小須彌山,聽到靈吉菩薩的眾門人在齊聲朗誦《法華經》。 還有唐僧帶著無底洞的金毛白鼻老鼠精,師徒四人加上一個妖怪來到鎮海禪寺,該寺和尚為了阻止悟空捉拿吃人的妖怪,他們也提到了《法華經》這部重要佛經;“許齋萬僧”的寇員外,他為取經團隊舉辦的道場中,其他二十四位和尚,也是“談一部《孔雀經》,句句消災障”,“諷《華嚴》,除誹謗?!?/span> 也就是說,在如來命阿難、迦葉向唐僧傳經之前,至少有“三藏真經”中的四部佛經已在西游世界中流行,它們分別是《金剛經》、《法華經》、《孔雀經》和《楞嚴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