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廣汽豐田鉑智 3X 高調上市,曾創下一小時訂單破萬、上市當月大定超 1.5 萬的亮眼成績,被不少人視為 “豐田在電動化領域開竅” 的標志。然而短短三個月后,其銷量便急轉直下:4 月銷量 6727 輛,5 月驟降至 4344 輛,環比暴跌 35.42%,在 SUV 銷量榜上的排名也從第 41 位滑落至第 74 位。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 “最強合資純電 SUV”,為何迅速陷入銷量困境? 換殼質疑與減配爭議 消費者對鉑智 3X 的質疑,首先源于其與廣汽埃安 V 霸王龍的高度相似性。兩款車型共享同一純電平臺,車身尺寸、三電系統核心部件幾乎一致,“換殼車” 的標簽難以擺脫。更關鍵的是,換殼之后的鉑智 3X 還存在明顯減配。 盡管其 10.98 萬的起售價較埃安 V 霸王龍低 2 萬,但續航能力同步縮水:入門版 CLTC 續航僅 430km,而埃安 V 霸王龍入門版即為 520km,頂配車型 610km 的續航也比后者 750km 少了 140km。充電效率同樣落后,快充從 30% 到 80% 需要 24 分鐘,比埃安 V 霸王龍的 18 分鐘更長。此外,鉑智 3X 采用后扭力梁懸架,而零跑 B10、比亞迪元 UP 等同價位國產車型早已配備多連桿后懸架,配置差距顯著。 “合資智駕天花板” 泡沫破裂 上市時,鉑智 3X 以 “14.98 萬即可搭載激光雷達” 為賣點,號稱 “合資智駕天花板”,硬件上搭載激光雷達和 Momenta 5.0 系統,一度吸引大量關注。但這一優勢在一個月后便被打破 —— 零跑 B10 激光雷達版以 11.98 萬的價格上市,不僅比鉑智 3X 便宜 3 萬,還配備了 128 線程激光雷達(鉑智 3X 為 126 線程)、8295 芯片(鉑智 3X 為 8155 芯片),并增加了代客泊車、哨兵模式等實用功能。至此,鉑智 3X 的智駕優勢和價格優勢徹底崩塌。 產品力硬傷:配置斷層與 “丐版” 問題 鉑智 3X 的配置問題進一步暴露了產品力短板。10.98 萬的起售價看似親民,但入門版缺失 L2 級輔助駕駛、定速巡航,中低配車型沒有天窗、手機無線充電、后視鏡加熱 / 折疊等基礎配置,甚至方向盤為塑料材質、座椅為織物包裹,“入門即丐版” 的設計難以滿足 2025 年消費者的需求。 更不合理的是,全系 7 款車型形成復雜的 “套娃陣列”:520 Pro 智駕版雖有激光雷達卻無電動尾門,610 Max 長續航版反而不帶智駕系統,這種人為制造的配置斷層迫使消費者 “二選一”,嚴重影響購車體驗。 總結:燃油車思維難適電動化市場 鉑智 3X 的銷量滑坡,本質上是傳統合資車企電動化戰略的失誤:既想通過 “借殼造車” 快速入局,又延續減配的老套路;試圖以 “智駕” 為噱頭拔高定位,卻被國產車以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反超;用燃油車時代的配置邏輯定義電動車,忽視了用戶對基礎配置的剛需。 對于廣汽豐田而言,鉑智 3X 或許只是一款過渡性產品,銷量波動可能早已在預期之中。但這款車型的困境也折射出: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僅靠合資品牌光環已難以為繼,真正的產品力才是立足根本。 |
|
來自: 新用戶8347603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