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夏朝初立,力求穩(wěn)固圖強 大禹即位后,上呈三皇五帝時代,開啟了我國古代,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國家的誕生,國號為夏,這便是夏朝的開始。 夏朝的建立,在當時是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因為夏朝之前肆虐的大洪水,相當于是一次人口暴力大清洗,沖擊了舊有固化的社會結構,相當于是一次社會重建、百廢待興,讓普通民眾有了一個可以爭取的上升空間。 夏朝因此也制定了一些國家規(guī)章制度和社會準則,包括法律,軍事,經(jīng)濟,各行各業(yè)的運行機制,以及吃穿住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社會制度。希望整個社會,在這些制度的保障下,能夠維持良好穩(wěn)定的運轉。 ![]() 不過,夏朝所直接管轄的領土也是很有限,其所能直接控制的疆域,大概就是今天的河洛一帶,在夏朝之外,還有很多方國,類似于后來的諸侯國。這些方國有的會服從夏的領導,有的則不愿服從,因此,夏朝也是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個以夏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從夏朝400多年的王朝歷史來看,當夏朝強大時,這些方國絕大多數(shù)是臣服于夏的領導,而當夏朝衰弱時,很多方國便不愿服從于夏的領導。 所以,夏朝時期,各個部落聯(lián)盟之間的戰(zhàn)爭,還是很激烈的。夏朝雖然作為一個聯(lián)盟共主,是這一時期最強的部落聯(lián)盟,是這一時期唯一比較強大的國家,而其他部落則要落后很多,根本無法達到,成為一個國家的標準。但夏朝對于其他部落的統(tǒng)治,還是比較松散的,而且夏朝也并非是,一直比其他部落聯(lián)盟要強很多。 ![]() 簡單的說,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一旦你自身衰弱了,就可能會被其他部落和國家給消滅取代。夏朝強大時,別的部落服你,如果夏朝不強了、衰弱了、不團結了,其他部落聯(lián)盟可能就不愿服你,甚至還會向你聯(lián)盟共主的位置,發(fā)起沖擊和挑戰(zhàn)。所以,夏朝要保持強大,這樣,夏朝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會好。 02 夏朝的波折,太康失國,少康復國 不過,自大禹(前2070年-前2061年在位)死后,夏朝就一直處于一種動蕩的狀態(tài)中。首先,因為大禹的兒子啟(前2061年-前2022年在位),破壞了禪讓制,所以很多諸侯就以此拿來做文章,反對夏朝的統(tǒng)治,啟因此不得不多次去平叛反對者。 這其中包括,當時相當強大的有扈氏,以及從未真正臣服過的東夷部落,甚至還有啟得兒子武觀,也參與作亂,不過啟都一一平定了,穩(wěn)固了初生得夏朝政權。然而,啟去世后,其子太康在位期間,夏朝還是出事了。 ![]() 太康在位時期,耽于享樂、荒廢政務,終于被東夷的有窮氏給篡奪了政權。有窮氏的首領后羿,趕跑了太康,而立太康之弟中康為傀儡,中康死后,中康的兒子相,被立為傀儡。后來,相不甘心被擺布,于是出逃了,后羿于是干脆就自立為王。 然而,后羿和太康一樣,荒廢朝政,而被他的手下,又一個來自東夷的人寒浞,給篡位了。不過,在寒浞統(tǒng)治期間,約二十多年后,相的兒子少康,聯(lián)合夏朝的忠臣遺老,暗中積蓄力量,前1976年,終于推翻了寒浞的篡位,重新恢復了夏朝的統(tǒng)治。 ![]() 03 夏朝加強統(tǒng)治,卻也難逃衰弱亡國的命運 夏朝恢復統(tǒng)治后,加強了對東夷族的防范和友好,使夏朝的國勢逐漸走向了平穩(wěn)。這樣,夏朝平穩(wěn)的度過兩百多年后,到了倒數(shù)第四王,孔甲時期,夏朝的國勢開始走向了衰弱,一直到末代君主夏桀時,也沒有多少改觀。 夏桀時,夏朝已是經(jīng)歷了400多年,整個社會已是充滿了各種問題和矛盾,很多方國都開始,不服從于夏朝的統(tǒng)治,夏朝此時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不過,夏朝也并非是到了,那種無可救藥的地步,只要采取一些合理正確的措施應對,那么夏朝的統(tǒng)治,依然是可持續(xù)的。 ![]() 不過,夏桀不但沒有采取正確合理的措施去補救,反而是變本加厲的殘暴昏庸,加速了夏朝的衰弱,使夏朝跌入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前1600年,夏桀被眾望所歸、快速崛起的商湯給消滅了,400多年的夏朝就此滅亡,商湯建立了商朝。我想,后翌、寒浞要是像商湯一樣賢明,那么,夏朝或許早就亡了。 所以,問題就出在了夏桀身上,那么,夏桀都做了些什么,而導致夏桀最終走向了滅亡的不歸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