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6月4日 早上6:00 第3周早讀 內容:你的圈層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人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久住令人嫌,頻來親也疏;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美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余。 今日解讀:章節中藍色部分 皺眉是什么意思?簡單來說,是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切齒是指痛恨你的人。平時沒做皺眉事,你就沒有樹敵,沒有仇人。哪怕此時遭了難或者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還是會有人來幫忙。 士是讀書人,有氣節的讀書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從士到天子,依次是士—大夫—諸侯—國君—天子。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崖山之戰這段歷史。現在的中國讀書人,早已沒了讀書人的氣節。儒為席上珍,儒生,最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的讀書人。酒席上,什么是最珍貴的?應酬也好,與人交往也好,你去參加酒席,不是去吃那個山珍海味,而是去見人的,去結朋友的,只有小孩子參加酒席才是去吃東西的。你要在吃吃喝喝中找到核心的人際關系,找到生命中的貴人,生活中的高人。 人是活在關系之中,如果你的良師益友越來越多,就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人是活在圈子之中,慢慢的,你的人際關系發生了改變,你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一個人的人生想要改變,無論是性格,思維,習慣等等,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但是,要先改變圈子還是不難的。屁股決定了腦袋。 樹挪死,人挪活,談笑有鴻儒,你接觸的這群人,讓你的孩子在這種環境里成長,就像昨天,我把張鵬教授請到武功山,讓十來歲的孩子,也見見教授,并與教授一起座談,其實學什么東西并不重要,但能讓孩子感受到,哦,原來教授也是這個樣子,也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這個曾經數學打滿分的教授,長得也不怎么樣,在無形之中就建立了一種信心,2個小時學知識能學多少?而是建立一種鏈接。 你問一問自己,你玩得最好的5個朋友,是一些什么人?這5個人基本上決定了你的一生,看你的這幾個朋友,就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真正有智慧的人,去參加活動,去喝酒,是去結交朋友,結交貴人,結交高人的,還會提前半小時去,先去找找有沒有認識的人,有沒有熟人,去聽聽他們在聊什么?一般的人呢,去喝酒,還喝得酩酊大醉,一場酒席下來,丑態百出,如果跟這樣的人做朋友,就對應了前面增廣賢文說的: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真正遇到困難,要去找大丈夫,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你要找別人幫忙,也要找對人,同時呢,自己有能力也要多幫助別人。救急不救貧,如果身邊的朋友遇到了急事,比如家里人生病,孩子上高中等等,遇到急事,要伸出援助之手。 為什么只能救急而不能救貧呢?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他還很貧窮,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比較懶,寧可打麻將不來聽增廣;第二種是能力比較差,也可以說是比較蠢。用長沙話說,一個人不懶不蠢,怎么會窮呢?
一個懶的人,沒錢了就在等別人給錢,這叫扶貧,越扶越貧;有些兄弟姊妹,有些當姐姐的有點錢,弟弟呢,被父母溺愛,從小嬌生慣養,最后呢,這個姐姐就該死,掙點錢都給弟弟花光了,弟弟要什么,父母給什么,怎都扶不起來,這是害了弟弟一輩子,是不是?他看中了一個機會,要20萬,姐姐你給不給?別人投資做相同的事情能掙錢,他呢?該開門的時候不開門,該付出的時候不付出,最后你辛苦掙的二十萬,都被他虧完了,還要抱怨你,認為是錢給少了,裝修沒到位…… 另一種人是蠢,不學習不成長,只想著投機倒耙。他做生意需要30萬,他自己只有3萬,找你借錢湊足了30萬,一個只有3萬的人,能駕馭一個30萬的生意嗎?駕馭不了,錢虧了還要怪你,本來還有3萬,因為你借錢給他,他3萬都沒了。有些人還是去貸款做的投資,房子也被抵押走了。你借錢給別人,不是在害人嗎?
沒錢,是老天對那些不愿意勤奮,不愿意努力,不愿意成長,不愿意學習,不愿意付出的人最大的保護和恩賜。當一個人沒有駕馭財富的能力,他過早的有錢,就是一種災難。
年輕不是一種過錯,太年輕就成功就是罪過。錯把偶然當必然。你把握了時機,站在風口,是頭豬都能飛起來。有的人辛苦一輩子掙的錢,都在別人手里。自己零存,別人整取。 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珍貴。一個人什么都不缺,生活豐富多彩,你再錦上添花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產生的效益也只是一笑而過;雪中送炭則不同,當別人危難的時候,最需要外界的資源時,你的一滴水,對他來說就是甘露,你的一舉手,一投足,對他來說可能是根本性的改變。 現在,是中華傳統文化危弱的時候,也是最饑渴的時候,我們就像在沙漠里灑水,外面的人還在笑話我們,需要把你妹妹也舉薦進來,親人也舉薦進來,你請人吃飯,不如請人聽課,聽聽課,多多少少會受點影響。 馬上過端午了,有人說,胡老師,送點粽子給你。謝謝你,我消化不良,已經好多粽子了。有的人說,胡老師,我給你帶點茶葉。謝謝你,我都想找賣茶葉的人去轉手,太多茶葉了,我看能不能變現。醉后添杯不如無,我都這么多茶葉了,你還送茶葉給我,等于沒送。我需要是你能用你的改變,用你的行動,去帶動更多的人走進這種中國文化,一起來打造這個大戶人家,這也算是我向你們開口了,一般的人我都不開口啊,求人須求大丈夫,請你們發發慈悲,降降甘露。每次時雍教子的課程,人數都不多,就那么幾個人,外面的課程,黑壓壓的一片人,在那里喊啊,叫啊,倒是時雍教子這種洗心的課程卻是寥寥無幾,所以,拜托大家,文化也需要人來救啊,我們的文化,還是一株小苗啊了,需要我們一起澆灌。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送禮也好,與人交往也好,要以對方為重,要滿足對方的需求,給他想要的,而不是把你想要的給他,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當然,也需要注意尺度。 要把握好度,把握好節奏,有了節奏就叫樂(lè)。樂(yuè)了就會樂(lè),中國文化講來講去,一個禮,一個樂。兩個都要用,走中庸之道。 胡老師好,大家好,我是云祥家族的存遠,來還書 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時時處處以什么為寶?口腹之欲,錢財美色,還是良師益友?時間花在了哪里,精力花在了哪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最密切的五個人代表了自己內心的追求,也代表了自己的未來 窮者,貧也,困也,兩條原因:一者懶:該做的不做,二者蠢:不學習,不成長,只想投機,走捷徑,靠偶然去成功,此時,貧窮和困境,是老天對這些人的保護和恩賜,常反省自己為何會處于貧困的境地,也要注意:幫助窮困的人是否在破壞老天的安排? 給人想要的:投其所好,而不是把你想給的,或者你想要的給別人。 有了節奏就是樂:生活學習練功等等都要有節奏,有急有緩,有輕有重,有行有止。 請點評! 胡老師好,大家好! 周一胡老師說:“以自己為主 以對方為重”。課后我回顧一下筆記,發現自己不懂什么叫“為主”,什么叫“為重”。老師仿佛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周二胡老師講“錦上添花固然好 雪中送炭更加珍”,他說因為雪中送炭可讓一個人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例如:老師說,傳統文化像是在沙漠中灑水。他明確說“請別人吃飯不如請別人聽課,聽課多多少少有點收獲,端午就不要送粽子不要送茶葉了。”原來這就是要以對方為重,給對方想要的,不是把我想要的給對方。聽到這里,我想如果我做得到這樣對人,那么給出去的人情是真正意義的重。如同蔣老師的舉例:一個孩子表達對書法老師的感謝,朝思夜想,最后決定送一袋茶葉給書法老師,書法老師在不知道價格的情況下,居然把幾十塊錢的茶喝出來幾千塊錢的感覺。讓自己做人情的主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懂得如何用智慧把手上的一手手爛牌打成好牌。倘若說不對一句話、做不準一次決定,仿佛在迷霧中行走,讓棋局不對、成本增高。以對方為重、看懂對方如紙,那么,看懂人、看清對方的重,這是我做人中的困境,我將繼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