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蜀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閱讀(70分) (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近日,江蘇徐州“銅山融媒”在社交平臺上的慢直播火了。起因是“銅山融媒”在直播城市風景時,幾名釣魚男子“誤入”鏡頭,引發千萬網友觀看。截至7月25日中午11時,“銅山融蝶”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已達5327萬,如此龐大的觀看量不禁讓人發問,慢直播到底有什么魅力? 所謂“慢直播”,指的是利用視聽技術對實景進行無壓縮、超長時間的實時記錄,是一種對場景進行原始呈現的直播形態。如今,像城市風景、景區客流、學習陪伴、動物的一天、行為藝術展等慢直播形式五花八門,雖然沒有激情的主持、炫酷的特效,但仍能吸引不少觀眾,成為直播界中獨特的存在。 以“銅山融媒”為例,不難發現,彈幕中網友的討論大多圍繞“有沒有釣上魚”展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卻反映出慢直播對人們獵奇心理的滿足。由于沒有劇本并24小時無間斷直播,發生的事情都是不可預料且不可修飾的,探尋未知的欲望不僅成功留住了觀眾,還滿足了人們對于“現場感”“真實感”的需求。 與此同時,直播間中網友的討論及后臺編輯的花式整活,也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大哥來得比我上班都準時”“到飯點了,誰給大哥點個外賣啊”等彈幕層出不窮;沒釣到魚時的《千年等一回》、該回家吃飯時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應景音樂輪播上場,也讓網友有了更多“參與感”和“互動感”。 另一方面,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少人渴望慢下來,而慢直播恰恰能給這些人提供情緒釋放的出口。無論是“體驗”動物園中熊貓吃喝玩樂的一天,還是和屏幕中在自習室的網友一塊沉浸式學習,都通過共享時空的方式消解了觀眾的負面情緒,給人一種“陪伴感”。就此而言,當我們看直播時,不僅只是觀看,也同時在享受自我、治愈自我。 誠然,在多個平臺、多種技術的支撐下,慢直播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但并不是每類慢直播都能讓觀眾買賬,例如此前深圳地鐵站、公交站通勤高峰直播,便遭受打工人集體關于隱私權保護的聲討;“銅山融媒”釣魚大哥火了之后,也有不少網友疑問“他們知道自己被直播嗎”,對此銅山融媒也第一時間告知釣魚者“被直播”的事實并征求同意。由此可見,如何提升慢直播的內容及質量,守好邊界,遵守規則,仍需要進一步規范和探索。 (摘編自2024《海報新聞》) 材料二: 春節期間,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推出AI數字人主播,以零失誤率完成新聞播報,這一創新舉措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在技術革新的大潮下,職業焦慮與人文價值的討論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AI浪潮席卷新聞領域,這一現象在帶來創新驚喜的同時,也引發諸多擔憂,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數字人主播的出現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從語音合成到表情模擬,從動作捕捉到情感計算,AI技術正在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壁壘。數字主播不僅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還能實現多語種播報,這些優勢確實令傳統播音員難以企及。但技術的高歌猛進也帶來了職業焦慮的蔓延,部分播音專業學生因此更換考研方向,這一現象折射出年輕一代對職業前景的擔憂以及技術革新下年輕人緊跟時代的選擇。 新聞播報不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人文價值的承載。新聞播報絕非簡單的念稿,背后是對新聞事件的深刻理解、情感融入與價值判斷。真人主播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和獨特的情感表達,能在播報中傳遞溫度與態度,賦予新聞生命力。例如在重大災難報道中,主播感同身受的悲痛與關切,這些真實情感的傳遞,是新聞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人文溫度。 面對AI技術的沖擊,新聞工作者需要重新定位自身價值。未來的新聞播報將走向人機協作的新模式,AI負責標準化、程序化的工作,而人類則專注于創意策劃、深度解讀和情感表達。這種分工不是替代,而是升級。AI數字人進入新聞播報領域,是挑戰更是機遇。播音專業學生不應過度焦慮,而應借此契機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強化人文素養、深度報道能力和即興表達水平,與其在焦慮、擔憂中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在技術浪潮中找準定位。 技術進步不應成為人文價值的掘墓人。AI技術的沖擊不僅體現在新聞事業發展中,更體現在社會大發展的各個行業里,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思考如何協調AI技術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技術革新下體現和維護人文價值。唯有在技術與人文的平衡中,新聞工作才能煥發新的生機,實現其真正的價值躍升。 (摘編自2025《廣西新聞網》)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慢直播憑借無劇本、無修飾的實時記錄,滿足了觀眾對“現場感”“真實感”的需求,其核心 魅力在于對獵奇心理的滿足。 B.“銅山融媒”慢直播中,網友的趣味彈幕和輪播上場的應景音樂,通過增強“參與感”“互動 感”,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C.AI數字人主播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和多語種播報,這些技術優勢使其在新聞播報的情感 傳遞上超越了真人主播。 D.面對AI技術沖擊,播音專業學生應放棄傳統播音方向,轉向創意策劃、深度解讀和情感表達等 領域以提升不可替代性。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慢直播形式多樣,涵蓋城市風景、學習陪伴等,但并非所有內容都能被接受,如深圳通勤高峰 直播因隱私問題遭反對。 B.“銅山融媒”在直播釣魚事件中及時告知當事人并征得同意,體現了慢直播在發展中需遵守規 則、守好邊界的重要性。 C.新聞播報的人文價值體現在主播對新聞事件的深刻理解、情感融入和價值判斷,例如重大災難 報道中真實情感的傳遞。 D.AI技術對新聞行業的沖擊是技術革新的必然結果,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利用AI技術的發展 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下列論述中,最能體現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技術的真正價值,在于為人的發展提供助力而非替代。” B.“人文價值是新聞事業的靈魂,技術進步需與之共生共榮。” C.“職業焦慮源于能力短板,提升核心素養是破局關鍵。” D.“AI技術的普及將重塑行業生態,傳統職業面臨顛覆性挑戰。” 4.假設你是某中學的媒體社團負責人,計劃在校園電視臺推出“高三自習室慢直播”欄目。請結合材料一的相關內容,說明你在策劃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并闡述理由。(4分) 5.有網友評論:“慢直播是'用技術讓人慢下來’,AI主播是'用技術讓人快起來’,二者看似矛盾,實則殊途同歸。”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另一把羊角匕首 趙純想 曲知青來內蒙古時,隨身帶一把長劍。長劍秀巧,劍鞘為雕花黑木制成,每每拔出,冷光凌凌,寒氣逼人。他每個晨間都執劍操練,可謂聞雞起舞,從不耽誤。 我爺從前只見過草原上的家伙什兒,劈柴、剁骨的大刀利斧,宰羊、射鷹的匕首弓箭,就是沒見過南方的秀劍,更沒見過太極劍的招式和步伐。在廣闊的草原上舞劍,水袖御風、輕盈如畫,就如同在蘇州園林里提鞭放牧一樣,讓人看了直想笑。 我爺就問他:“你這是什么套路?” 他并不言語。 一整套劍法練習完畢,他講出“太極”兩個字。我爺正在帳篷前喂狗,大喝一聲:“對,是太極!這慢吞吞的,連個柴都劈不開,更別提防身了……” 曲知青望著我爺獸皮大坎肩下的肌肉,憨憨地笑著。 曲知青第一次喝酒,只一口下肚,整個人就像丟了魂似的,眼神呆滯、口齒不清。他撩開帳簾沒走兩步,就一頭栽倒在草垛子上不省人事。 后來他愛上了酒,酒后舞劍更是舞出一份瀟灑自在,舞出一種金蟬戰栗之感。 原本一個內向溫柔的人,有了酒,便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家里本是武行,家傳太極劍法。此番被分配到內蒙古插隊,草原遼闊,牛羊遍地,不摻凡世俗塵,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我爺對曲知青說:“改日,你跟我們蒙古族小伙子好好切磋一番!” 那年夏天,水波溫煦,草芽子發了狂地猛長。牧民拖家帶口,長途跋涉至黃羊灣,把酒言歡,好不熱鬧。 我爺當著眾人的面,把曲知青推操到摔跤比賽的人群中。 曲知青漲紅了臉,卻也沒有推托。他在中央站定,擺好太極起勢,飄逸的身姿加上俊秀的外表,堪稱一景兒。 結果可想而知!蒙古族小伙子一個箭步沖上去,只一掃腿,便把曲知青掀翻在地。 眾人捧腹大笑。 我家最金貴的物件,是兩把祖傳的羊角匕首,其中一把正懸在我家客廳中堂,另一把,我爺送給了曲知青。 羊角匕首,乃萬千匕首中至輕、至薄、至巧、至貴之物。它在手中似無重量,卻能破風裂空;刺入皮肉,似無聲息,卻能讓人皮開肉綻。這個來自江南水鄉的飄逸男子,何以能得此物? 這要從曲知青另一次練劍說起。 那是一個冬日,我爺帶隊前往馬騾灣子送貨、取貨,沒承想,偏偏遇見狂風暴雪。我爺行了小半日,遠遠地已不見前景,道路也隱沒在雪中,不識路途。 當天曲知青清早起來,聽見窗框子“呼啦啦”地響,轉眼看到窗外大雪紛飛,草原已變得一片雪白。他仍換上衣服,拎起長劍,劍與雪一起飛舞,竟舞出一種美感,與自然的禪意融為一體。 收劍之時,他扭頭卻見羊圈里的羊群緊縮成一團,兩頭灰色毛發的走獸正無聲地撕咬著一只母羊的內臟,腸腸肚肚流落一地。 曲知青兩腿發軟,準備尋求支援。他的聲音一出口,瞬間就被風撕碎。 草原狼天性兇殘,又聰穎狡猾。它們知道吃得過多將無法跳出羊圈,于是專挑羊的內臟下口。吃完一只羊的內臟,轉頭就咬下一只。 曲知青知道羊對牧民意味著什么。耽誤不得,他下意識地抽出腰間長劍,劍鞘甩在雪地中,劃出一道暗影。然后狂奔十幾步,跳入羊圈,大喝一聲,對上了兩匹狼回頭時的赤紅目光。 南方劍客善用的長劍是極不利于與野獸搏斗的,只因劍法之中,無“砍”“劈”等進攻方式。 思考之間,只見狼毛發倒豎、齜牙咧嘴,滿面猩紅的頭狼一個跳躍朝曲知青撲來。本能的恐懼讓他“啊”了一聲,手上卻看準位置,迎著狼的力道,主動向后倒去——借力化力。 所謂太極,所謂劍法,實為心法。 分秒之間,狼牙與曲知青的手腕相貼,狼鼻直抵劍柄,狼身已被劍身貫穿,皮肉不見一處滴血,卻已五臟俱裂。狼眼瞳孔放大,瞬間墮入雪地,至死仍保持猙獰的模樣。 狼雖死,劍也隨之脫了手,且一時半刻難以拔出。另一匹狼哪里會給人喘息之機,它迅速跳上人身,利爪透過衣服嵌入皮肉,狼嘴對準喉嚨就要咬下……他順著狼撲來的力道,向相同的方向側翻倒去!狼一個踉蹌,笨拙地翻了個跟頭。電光石火間,獠牙未及閉合。他的喉管并未被撕碎,卻也出現了四個血洞,不一會兒,鮮血就浸滿了胸膛。 待那狼再次整頓撲來,劍客早已拔出它同伴體內的長劍,他故技重施,又一次向后倒去,野狼再次將劍吞沒…… 漫天風雪將人與獸、天與地、利劍與獠牙、蠻力與技巧、狂野猛勁與神宜內斂,包裹得嚴嚴實實,周遭一片肅然……羊血、狼血、人血混在一處,滴落在雪地上,又迅速凝結成冰。 曲知青雙腿發軟,極度困倦…… 我爺說,這是他修來的福分。一公里外的另一戶人家,遭到大隊狼群的襲擊,整整十三匹狼,連羊帶馬全部咬死,損失慘重。 敷藥療傷數十日,好吃好喝過了整個冬天,曲知青的面色才逐漸恢復。 當他喉嚨愈合,首次說話時,他說:“想喝酒……” 酒后,他說,他只是給狼的力道找了一條出路。 后來,人們大規模清剿內蒙古牧區的野狼。結果,草原生態平衡崩塌,鼠害猖獗,草甸滿目瘡痍。 曲知青就此事寫信說:“太極圖里,陽里有陰,陰里有陽,宇宙皆為陰陽,萬物才得以平衡。人對草原的敬畏,不僅能激發某種活力,也能錘煉自身的謙遜。”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曲知青初到草原時舞劍,因其劍法輕柔緩慢被牧民嘲笑,暗示草原文明對中原文明的排斥。 B.內向的曲知青被分配到內蒙插隊,草原的遼闊和遍地的牛羊,讓他重拾太極劍以修身養性。 C.我爺將羊角匕首贈予曲知青,主要是感念他在暴風雪之夜獨自勇斗惡狼、保護羊群的功績。 D.曲知青信中“陰陽平衡”的說法,是對清剿野狼導致生態失衡現象的深刻反思和間接嘲諷。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描寫羊角匕首“刺入皮肉似無聲息,卻能讓人皮開肉綻”時,通過觸覺(無聲刺人)與視覺 (皮開肉綻)的通感互聯,顯示出它鋒利詭譎的特性。 B.曲知青摔跤時“擺好太極起勢”的飄逸姿態與“被掀翻在地”的狼狽結果形成的反差,為后文 寫雪夜勇斗惡狼的情節埋下了伏筆。 C.文中多次寫到“酒”,從最初“一口就醉”到“酒后舞劍”再到戰狼后“想喝酒”,它是催化 曲知青性格轉變、展現其內在精神力量的外在媒介。 D.孫子作為當代敘述者,以“我爺說”的回憶視角貫穿始終,既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又通過兩代 人的時間跨度,抒寫對往事的追憶與思考。 8.“漫天風雪將人與獸、天與地、利劍與獠牙、蠻力與技巧、狂野猛勁與神宜內斂,包裹得嚴嚴實實”,請結合文本分析“包裹”一詞的表達效果。(4分) 9.若你在長劍和羊角匕首中選擇一件收藏,以體現你對“太極”的感悟,你會選擇哪一件?請結合文本意蘊說明理由。(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節選自晁錯《論貴粟疏》) 材料二: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繆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 漢王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距楚。酈生曰:“臣聞'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海內搖蕩,農夫釋來,紅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王從之,乃復謀取敖倉。 (節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二》)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夫腹饑不得A食B膚寒不得C衣D雖慈母E不能保F其子G君H安能以有其民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廩,指古代儲存糧食的倉庫。與《蘇武傳》中“廩食不至”的“廩”意思相同。 B.末,指與農業相對的工商業。與成語“舍本逐末”“強弩之末”中的“末”意思相同。 C.東,名詞作動詞,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倉皇東出”的“東”用法不同。 D.“則天下知所歸矣”與《六國論》中“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的“所”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君統治下,百姓不挨餓受凍,不是因為國君能親自給其衣食,而是由于他能給人民蓄積資財。 B.晁錯認為西漢時期的土地和人口規模都不亞于湯禹時期,但積蓄卻不如的原因是土地未盡其用。 C.按照商鞅頒布的新法,沒有軍功的王室宗親不能列人家族的名冊,即使很富有也不能顯榮于世。 D.酈生認為項羽只派些有罪而謫戍的兵卒分守成皋,是天賜良機,不可貽誤,劉邦接受了他的建議。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2)漢王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距楚。 14.材料三中說“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哪些內容印證了材料三的這一說法?請簡要概括。(3分) (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歲日見新歷因寄都官裴郎中 劉長卿 青陽①振蟄初頒歷,白首銜冤欲問天。 絳老②更能經幾歲,賈生何事又三年。 愁占著草③終難決,病對椒花④倍自憐。 若道平分四時氣,南枝為底發春偏? 【注】①青陽,指春天。②蜂老,德馨壽高的老者。③著草,古時的占卜工具。④椒花,晉人劉矮的妻子陳氏,聰慧能寫文章,曾經在正月初一獻《椒花碩》。后被用來指新年祝詞。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在新年伊始見到頒布的新歷而有所感懷,因此寫了這首詩寄給了裴郎中。 B.頷聯情感表達顯豁直露,“何事”“又”以質問的口吻表達了胸中的不平之氣。 C.詩人試圖通過占卜來消愁但無果,面對新年新氣象,苦惱的自己愈發感到孤獨。 D.本詩從時令起筆,經身世之悲、愁困之嘆,最后升華為天道之問,層層遞進。 16.本詩和鮑照《擬行路難》(其四)均借助自然現象映射社會現實。請結合本詩尾聯和鮑照《擬行路難》(其四)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項脊軒志》中,祖母拿出珍藏的象笏,深切寄語孫子“ , ”這暖心的舉動給了少年歸有光無窮的奮斗動力。 ,。 (2)陶淵明回歸田園后在室內酌酒自飲、閑觀庭樹,自在閑適,他在《歸去來兮辭》中用“ , ”描寫這樣的生活。 (3)《短歌行》中以烏鵲設喻,用“ , ”的動作、心理描寫,刻畫出賢才未得賢主之時的惶惑。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文字如何寫得簡潔有力,這是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從古至今,中國文學一向以精略見勝。“韓潮蘇海”是就文章氣勢而言,二家文字并不泛爛成災。從漢語本質上看,它也是言短而意長的,每每凌空遣字,求弦外之音。這個特質在漢語詩歌中 ① 為明顯。五言與七言詩中的一聯, ② 只用了十個字或十四個字, ③ 能繪成一段最美麗的圖景或道出極其深刻而復雜的感情,既簡潔又有力。 從心理上說,一個知識豐富、經驗豐富的人,口講問題或發為文章,總愿意一語道破,說到事物的根兒上,解決問題。反之,一個對事物略知一二的人,就很容易屢屢“然而”,時時“所以”,敷演成篇,以多為勝。是的,心中沒有底者往往喜歡多說。胸有成竹者必對竹有全面的認識,故能落墨不多,而雨態風姿,各得其妙。知道得多才會有所取舍,找到重點。只知道那么一點,便難割愛,只好全盤托出,而且也許故意虛張聲勢,添上些不必要的閑言廢語,以便在字數上顯出下筆萬言。這么看來,( )。 對了,文字本身沒有什么頭等二等的分別,全看我們如何調遣它們。我們心里要先有值得說的東西,而后下工夫找到適當的文字,文字便有了力量。反之,只在文字上探寶尋金,而心中空空洞洞,那就容易寫出“夫天地者宇宙之乾坤”一類的金玉良言來,雖然字皆涉及星際,聲音也頗響亮,可是什么也沒說出,地道廢話。 18.將下列語句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方方面面的知識多了解些確有必要 B.文字簡練與否不完全是文字技巧的問題 C.知道的多寡與言語的冗簡恰是相反的 D.寫得越多反而暴露出他知道得越少 19.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感情色彩都發生了變化,其中與文中“金玉良言”的變化不同的一項是(3分) A.現在騙子“聰明”極了,總能讓人心甘情愿打開錢袋子。 B.他“虛懷若谷”地聽取問題,轉頭就把提出問題的人攆走。 C.在“高瞻遠矚”的規劃中,這個核心業務團隊被解散了。 D.小王“錙銖必較”,二十年的工作從未有一點差池。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人恰當的關聯詞語。(4分) 21.文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4分) 22.成語極能體現漢語簡潔有力的特征,“胸有成竹”一句的闡釋非常契合語境。請仿照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用“庖丁解牛”和“畫龍點睛”,再各寫一句。(6分)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②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丑奴兒》)上述材料引發了你對“少年”的哪些聯想與思考?請以“少年新說”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3分)B 2.(3分)D 3.(3分)B 4.(4分)①實時記錄,原始呈現:(1分)用探尋未知的欲望留住觀眾,滿足人們對于“現場感”“真實感”的需求。(1分)②互動形式,適度設計:(1分)可開放文明彈幕互動,但要避免過度干預,平衡“陪伴感”與“沉浸式體驗”。(1分)③隱私保護,邊界意識: (1分)提前告知參與直播的學生并征得同意,明確拍攝范圍,借鑒“銅山融媒”征求當事人許可的做法,防止因隱私問題引發爭議。(1分) (【評分標準】觀點1分,闡述理由1分,任答兩點即可得滿分) 5.(6分)①認同該觀點。(1分)②看似矛盾:慢直播通過技術呈現真實場景,以“無劇本、無修飾”的形式讓觀眾在快節奏生活中獲得情緒釋放與陪伴感,其核心是用技術創造舒緩的體驗,幫助人們“慢下來”。(1分)AI主播通過技術實現高效播報,使人類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其核心是用技術優化流程,推動行業“快起來”。(1分)③殊途同歸:慢直播通過“慢”滿足人們對真實、陪伴、情緒釋放的心理需求,(1分)AI主播通過“快”釋放人的創造力和情感優勢,(1分)二者均以技術為工具,最終指向“人的體驗優化”。(1分) 6.(3分)C【解析】A項“暗示草原文明對中原文明的排斥”屬于過度解讀,原文止于文化差異;B項“重拾太極劍”說法有誤;D“嘲諷”錯誤,應是痛惜。 7.(3分)A 【解析】A項錯誤。“通感”手法判斷錯誤。 8.(4分)①“包裹”寫出風雪密不透風的圍困,呼應“嚴嚴實實”一詞;(1分)②被包裹的幾組矛盾體(人/獸、天/地、劍/牙等)在自然偉力下終歸平等;(1分)③風雪如母體般包裹萬物,暗喻自然對一切生命的統攝,也呼應后文“陰陽平衡”的宇宙觀。(2分) 9.(6分)示例一:選擇長劍:①伴隨曲知青多年,是他太極劍法精進成熟的見證。②從“連個柴都劈不開”的無用到殺狼的有用,體現太極劍有無之妙。劍在戰狼時“為狼的力道找出口”,是借力化力,體現了太極精髓。③總之,劍的剛(鋼刃)與柔(飄逸招式),體現了太極剛柔并濟的核心。 示例二:選擇羊角匕首:①剛柔并濟之器“至輕至薄卻破風裂空”的特性,是草原版的太極智慧——以極致輕盈爆發剛猛力量,暗合太極“四兩撥千斤”之道。②作為牧民贈予江南劍客的信物,象征兩種文化的交融,體現太極融合之味。③連接敬畏與平衡:匕首誕生并應用于草原,象征著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曲知青獲贈匕首,源于他對草原生靈(羊群)的守護和對自然(狼)力量的敬畏。收藏羊角匕首,就是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追求平衡的覺悟。 (一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 【解析】答案要點應該包含以下內容:①物件本身特征;②主人跟物件的關聯及物件實用之性;③“我”的感悟。每點都要關涉太極。 10.(3分)BDG 11.(3分)B【解析】A選項“以實倉廩”和《蘇武傳》中“廩食不至”的“廩”都指古代儲存糧食的倉庫,意思相同。B選項“事末利及怠而貧者”指從事工商業及懶惰而貧窮的人,“末”指與“本”(農業)相對的“工商業”,而成語“舍本逐末”中的“本”指“樹根,根本”,“末”指“樹梢,枝節”,“強弩之末”的“末”意為“末端”,與文中“末”的意思不相同。C選項“乃引而東”中的“東”是名詞作動詞,意為“向東進發”,而《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倉皇東出”的“東”是名詞作狀語,意為“向東”,兩者用法不同。D選項“則天下知所歸矣”中的“所”與后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即“所字結構”,而《六國論》中“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的“所”則與“為”構成“為……所”的句式,表示被動,兩者用法不同。綜上,故選B。 12.(3分)B 【解析】材料一中,晁錯論述西漢時期的土地和人口規模都不亞于湯禹時期,但積蓄卻不如的原因時,土地未盡其用只是其中之一。此處以偏概全。 13.(8分)(1)(4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兩頓飯就要挨餓,整年不做衣服就會受凍。(“人情”1分,“再”1分,“寒”1分,整體句意1分)(2)(4分)漢王想放棄成皋以東地區,駐扎到鞏縣、洛陽,以抗拒楚軍(的西進)。(“捐”1分,“屯”1分,“距”1分,整體句意1分) 14.(3分)材料三中說懂得民以食為天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業可以成功,充分肯定了農業生產的重要性。(1分)材料一中晁錯認為國君要想擁有人民,就應該讓人民從事農業 生產,減輕他們的賦稅,大量貯備糧食,以便充實倉庫,防備水旱災荒。(1分)材料二中商鞅的新法中明確要求百姓要致力于農業生產,并表示如果讓糧食豐收、布帛增產,便可以免除自身的勞役或賦稅,以此來激發百姓務農的積極性。(1分) 15.(3分)B 【解析】頷聯寫“絳老”雖年高卻壽命無多,“賈生”無故遭貶又度過了三年,借此感嘆歲月蹉跎,年華空耗,壯志難酬。屬于借典抒情,情感表達并不顯豁直露。 16.(6分)兩者均以自然現象映射社會不公。(1分)鮑照《擬行路難》(其四)開篇“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以水流方向喻人生貴賤,水因地勢分流象征人因門第定命,揭露門閥制度的荒謬性。(2分)本詩尾聯寫如果說四季本應均分天時,為什么朝南的枝頭往往獨得春意的偏愛呢?(1分)借助南向花枝因光照更早萌發的自然現象,映射現實中一部分人能獨享機遇的偏私現象。(1分)以反詰的方式諷刺天道不公,深化“北枝般遭冷落”的個體悲劇。(1分) 17.(6分)(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2)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3)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每句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18.(3分)B【解析】A項偏離“文字簡練”的核心話題,C項“相反”表述欠準確,D項僅對應“知道少則寫得多”的片面情況,均不如B項精準契合全文邏輯。括號前的提示語“這么看來”是對前文的總結,而前文已明確點出“一個知識豐富、經驗豐富的人,口講問題或發為文章”這是認知而非文字技巧的問題,故括號處需與之呼應,形成首尾貫通的結論。故選B。 19.(3分)D 【解析】文中“金玉良言”本為褒義,指珍貴良言,文中卻用以諷刺空洞無物的廢話,屬褒詞貶用。選項A中“聰明”本指聰慧,此處形容騙子狡詐,是褒詞貶用;選項B“虛懷若谷”本指胸懷寬廣,此處諷刺表面納言實則打擊他人的虛偽,為褒詞貶用;選項C“高瞻遠矚”本指目光長遠,此處反諷導致核心團隊解散的短視規劃,屬褒詞貶用;選項D“錙銖必較”本為貶義,指過分計較,此處形容小王工作嚴謹零差錯,是貶詞褒用,與文中“金玉良言”的褒詞貶用不同,故答案選D。 20.(4分)①更/尤②雖③卻(填對一處給2分,填對兩處給3分,填對三處給4分)【解析】①處“更”“尤”表程度加深,強調特質在詩歌中更加突出;②③處“雖……卻……”構成轉折關系,突出字數少與表意豐富的反差,符合語境中對漢語詩歌“言短意長”的闡述。 21.(4分)精略一精約 泛爛——泛濫 敷演——敷衍 工夫——功夫(找出并改對一處給2分;找出并改對兩處給4分) 22.(6分)庖丁解牛者必對牛有透徹的了解,故能運刀不繁,而筋骨脈絡,迎刃而解。畫龍點睛者必對畫面精髓了然于胸,故能一筆提神,而全圖生輝,氣韻生動。(仿寫一句3分,在整體表意合乎語境的前提下,準確寫出成語1分,針對性闡釋合乎情境及結構2分) 23.(60分)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