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外領地,人們總會聯想到老牌殖民帝國,但曾被殖民兩百年之久,以非暴力不合作取得獨立的印度竟也擁有海外領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印度海外領地是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雖然叫群島,但這里面積一點都不小,總面積攤開來有8249平方公里,包含572個島嶼,雖然真正有常住人口的只有38個,但這個印度帶來了非常廣闊的領海空間。 從高空俯瞰,這串島鏈組成了長達800公里的弧線,橫亙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之間,島上超86%面積都被茂密的熱帶雨林覆蓋,終年濕熱,年降水量動輒超3000毫米。 ![]() 這些基礎信息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只要把地圖拉遠一點,就會發現這里面的不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距印度本土核心地帶遠得離譜,從首府布萊爾港出發,到印度東海岸大城市晨奈的直線距離是1200公里,到英屬印度首都加爾各答更是遠達2500公里。 但它跟其他國家卻近得不像話,群島最南端的尼科巴群島距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只有區區150公里,天氣好的時候甚至能隔海相望。 而群島最北端距緬甸海岸線也不到200公里,極致的地理反差讓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成了印度名副其實的飛地,可印度何德何能,能在千公里外取得一片領土呢? ![]() 02 印度自古以來的戰斗力都不怎么強,憑借武力取得一塊海外領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也一樣,它之所以歸屬印度,跟當年印度的殖民歷史還真的有點關系。 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幾乎是人類文明的化外之地,古代航海家稱其為食人者之島。 島上原住民是尼格利陀人,他們與世隔絕,生活還處于石器時代,無論是東南亞王國還是歷史上的印度諸王朝,都未曾對這里進行過有效統治。 178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海軍中尉布萊爾首次在這里建立了據點,但最初英國人對這里興趣不大,直到1857年那場席卷印度北方的反英大起義才讓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真正改變了命運。 ![]() 前面也說了,印度人的戰斗力一向都不強,當年那場起義毫無意外的被殘酷鎮壓,可是印度人口眾多,起義又波及了整個印度北方,處置數量龐大的起義者和政治犯成了英國殖民當局的頭等難題。 無奈之下他們才找到了與世隔絕、易守難攻的安達曼群島,1858年這里被正式辟為刑事殖民地,一座海上監獄就此誕生。 無數印度反抗者被流放到此,在惡劣條件下服苦役,這里也有了黑色水域的外號,畢竟對當年的印度人來說,這里就是絕望與死亡的同義詞。 ![]() 可沒想到這片囚禁印度愛國者的地方最終還真的成了印度獨立后的國土,二戰期間群島曾被日軍短暫占領,到1947年,英國人準備抽身離開,印巴分治方案出爐。 此時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歸屬權終于有了爭議,不過英國人也很雞賊,直接將群島歸屬權劃給了印度,畢竟分治后的巴基斯坦國力孱弱,而印度無論在體量還是綜合實力上都遠勝一籌。 安達曼群島扼守著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關鍵水道,戰略價值非常重要,把這塊地給更強大的繼承者不僅能確保航道穩定,還能讓印度代替自己扮演印度洋東大門看守人的角色。 ![]() 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平衡來自東亞的地緣壓力,其實這就是英國撤退前的一筆戰略投資,印度只不過是那個被選中的長子而已,就這樣,歷史上最大的玩笑就此誕生。 03 印度繼承這份遺產后立刻明白了它的價值,如果說印度洋是印度的后院,那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就是后院東門的天然鎖鑰,這把鎖鎖住的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毋庸贅述,全球每年近四成的貿易量、約9萬艘商船都要從這里經過,對我國來說這里更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生命線,我國進口石油總量的80%都必須途經此地。 ![]() 誰能有效控制馬六甲海峽的西側入口,誰就掌握了大戰略主動權,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就成了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不多不少正好部署在距海峽入口90海里的位置。 印度雖然在軍事上一直稀里糊涂,但眼光還是沒問題的,冷戰后期就一直在這里進行軍事建設,就是要把這里打造成輻射東南亞的印度版關島。 2001年在此設立了海、陸、空三軍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調度,如今島上已建成至少4個海空軍聯合基地,常態化部署了32艘各型軍艦。 ![]() 雷達監控范圍足以覆蓋緬甸海80%的水域,現在印度空軍的蘇-30MKI重型戰斗機和海軍P-8I反潛巡邏機等頂尖裝備也已進駐,這么看來印度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能力基本上已經構建完畢了,這對我國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威脅。 只不過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現在還存著另一番景象,島上至今仍生活著與現代文明完全隔絕的史前部落,很多人類學家認為他們是6萬年前走出非洲的古人類直系后裔,是真正的活化石。 森提奈人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們拒絕一切外界接觸,任何試圖登島的外部人士都會遭到他們的弓箭攻擊,2018年一美國傳教士還因此喪命。 ![]() 除此之外還有人口已銳減至不足50人的大安達曼人,以及約300人的賈拉瓦人,如今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就是個矛盾集合體。 它既是每年吸引超50萬游客的度假天堂,又是高度敏感的軍事禁區,還是原始部落最后的避風港。 不過隨著印太戰略的不斷推進,這片印度東進的橋頭堡,一定會慢慢演變成大國博弈的橋頭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