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9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居民在規定領域和范圍內進行貸款消費可以享受貼息政策。 在北京市東三環的一家商業銀行可以看到,陸續有消費者前來咨詢消費貸貼息政策,有幾位消費者表示,此次消費貸貼息讓自己和家人原本沒有計劃的消費提上了日程。 此次消費貸貼息的比例是1個百分點,大約為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左右。貼息對象是居民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日常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為上限來計算貼息。一個借款人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以享受貼息3000元。也就是說,在政策執行期內,消費者申請了一筆5萬元的消費貸,年利率是3%,消費者通過裝修、買家電等方式把這5萬元用于消費,可享受年化1個百分點的貼息,原本一年要支付1500元的利息,消費者只需付1000元,另外500元則由財政貼息資金負擔。 那么,消費者如何才能領到這份“貼息紅包”呢? 首先,消費者必須是從工、農、中、建、交、郵儲等6大國有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5家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獲得消費貸款。 其次,在申請消費貸款之后,還要簽署一個貼息補充協議,授權銀行查詢消費交易信息,之前就獲得消費貸款的消費者需補簽。 銀行系統能自動識別的消費交易信息,銀行將自動開展貼息,每月扣減其貸款利息。未能識別的,需要消費者提交材料,進行人工審核。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