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胡希恕先生醫(yī)案 劉某,女,16歲,“文革”時東北串聯(lián)學生,1966年10月19日初診。 患者自8歲遺尿,經(jīng)中西醫(yī)久治無效,串聯(lián)至此,特來求醫(yī)。自感無特殊不適,唯腰稍酸沉,苔白潤,脈細緩。 患者遺尿、腰稍酸沉、苔白潤、脈細緩考慮為寒濕下注之太陰病。胡老選用腎著湯溫化寒濕,疏方:茯苓12g,干姜10g,蒼術10g,炙甘草 6g。 結果:上藥服兩劑癥已,12月1日特來索處方以備后患。 馮世綸教授醫(yī)案 宋某,女,13歲,初診日期:2006年11月4日。 患者家人代訴,謂尿床已達5年,曾多次服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縮泉丸之類無效。又用針灸及西醫(yī)治療,遺尿如故。診時癥見:夜尿頻繁,一般5~6次,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不知道,大腦對此好像沒有反應,根本不受大腦控制。口干不欲飲,飲水后小便頻數(shù),質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發(fā)涼,飲食正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辨六經(jīng)屬太陰病,辨方證為腎著湯證。處方:茯苓15g,干姜15g,蒼術15g,炙甘草6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服上方后,癥大減,夜尿1~2次,腰部涼感較前減輕,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術15g,處方:茯苓15g,干姜15g,蒼術15g,炙甘草6g,白術15g。 結果:繼服7劑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變溫,大便調。囑再進原方鞏固治療,長期隨訪,未再遺尿。 |
|
來自: 金壇區(qū) > 《尿道炎膀胱炎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