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肢痿弱(消瘦無力性肌肉萎縮) 某男,51歲,于1964年3月8日初診。 自1963年12月28日起發病,發病時突感手足無力,于1964年1月9日入某大學附屬醫院診治?;颊邇墒诸澏?,幾乎不能做事。雙足無力,扶著人勉強可以走路。但自己連下蹲起立都不能。腰部亦軟弱無力,自己一人坐不穩,后面需要有支撐。此外無其他自覺癥狀,面色呈嚴重貧血面容。在醫院進行了全面仔細的檢查,但不能確診,暫時按消瘦無力性肌肉萎縮論治。 患者來我院要求中醫治療。朱子《集驗方》中記載,芍藥甘草附子湯“主治腳弱無力,步行艱難”,于是投藥20劑。服畢,患者已能自己站立,且食欲增進,身體見胖。 略加大黃以后,使其大便不通亦得好轉。 又一個月后,患者已可自己上廁所,也能雙手拿著碗自己吃飯。 再過一個月,他因擔心公司的工作,遂請人陪同到公司上了一個小時的班。 初診后5個月時,患者又一次來我院,訴此時已基本可以工作了。(《漢方治療百話摘編》) 按:據日本小倉重成認為:“特別是最近,發現有不首先使用配有附子的陰虛證藥方就難以提高療效的所謂潛證,其中以芍藥甘草附子湯證更為突出。本方證表現為全腹直肌異常緊張和冷感,以三指橫向摩擦腹直肌有抵抗感且患者感到疼痛;腹直肌發達者,摩擦時只有抵抗感而無疼痛……從經脈講,腹直肌近臍的內側為腎經,緊靠其外側為胃經,因此腹直肌全長異常緊張,不只限于腹部,乃顯示腎經、胃經的全部經脈異常緊張,表示腎和脾胃功能降低。”小倉重成認為,鑒于芍藥甘草附子湯有安定臟腑經絡、振奮功能、溫養等功效,能起到補脾胃和補腎的作用,故對此潛癥療效較好。如能配合溫針、艾灸,則能進一步提高療效。(《廣東中醫》1984年3期31頁) (3)下肢痿弱 1952年9月,我曾在咸陽市秦都區科技開發中心康盛診所出過門診,一周2次。 曾有彩電工廠職工桂某的丈夫,乃甘肅玉門石油部門的干部,退休在家,下肢痿弱,連馬路都邁不過去,曾去許多醫院治療,沒有效果。經我追問病史,知多年前因體弱,曾吃蜂王漿補養,后性欲增強,不免房事過多,引起陽痿,以后便留下了此病。 患者體弱無力,夜晚天冷時經常腿抽筋,自認為缺鈣,但吃了許多鈣片也沒有好。我應用《傷寒論》的芍藥甘草附子湯加味: 白芍10克,甘草5克,制附子6克,菟絲子、覆盆子、枸杞子、山萸肉、淫羊藿各15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并囑患者在服藥同時嚴禁夫妻同房。服藥1周后,病情已大有好轉,腿漸有力,夜晚沒再發生腿部抽筋。又服10劑后,陽痿已愈,過馬路已無問題,人也能出外購物了。囑服五子補腎丸以鞏固療效。 十年后,他兒子患肝炎,桂某到處打聽我在何處住,又讓我給他兒子治病。聽她說,患者以后未再犯病,但耳朵已聾。 |
|
來自: 金壇區 > 《痿癥面癱肌肉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