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讓岳飛手握重兵,是要他保護皇帝佬,絕對效忠皇帝佬,只要你保護朕平安健康,至于說割地賠款議和百姓遭屠戮這些都不算啥。 而岳飛誓要治國平天下打金國,根本就沒有悟透儒家真諦——治國平天下就是絕對效忠皇帝,不過語言表達委婉而已,也沒有參透趙構議和的心思,反而堅決要收回失地救回那倆皇帝佬,如此不聽話,你說趙構生不生氣?! 何況岳飛兵權在握,趙構時刻膽顫心驚,就怕岳飛突然謀反,打他個措手不及,不得不像哄孩子一樣處處讓著岳飛。 偏就岳飛愛耍小脾氣使小性子,動輒撂挑子不干回老家呆著去了,你說趙構急不急?!這連哄帶捧的還蹬鼻子上臉了?! 第一次,平定洞庭湖叛匪楊幺之后,岳家軍從三萬人猛增至十萬人,這時候的岳飛,突然提出辭職,說是眼睛不好,得看病去。 把趙構嚇一跳,既委婉批評,又多加鼓勵,還升職加官,岳飛才算接受。 第二次,岳飛母親去世,當時正值各路大軍北伐,趙構也親自上陣,岳飛得到消息,母親去世了,二話不說,撂下挑子直奔老家,并且接連上表趙構,堅持要守孝三年。 趙構大發脾氣,既以事實威脅,又道德綁架,耐著性子,連發三道圣旨,岳飛才又回到前線。 第三次,趙構由于日夜擔憂岳飛反叛,派張浚監督岳飛,岳飛大怒,又一次極其任性地自行解除兵權,自顧自回老家了,說是要服滿喪期。 趙構很惱怒,又不得不委曲求全連哄帶求,但這次,趙構已對岳飛徹底失去信任和依賴了。 第四次,岳飛聽說金國要在汴京立宋欽宗之子,就也請趙構立太子。 趙構徹底生氣了,立太子這等大事,是你應該管的嗎?!更何況朕還活得好好的呢呀!趙構越想越氣,再加上趙構的親信左相趙鼎火上澆了一點小油,岳飛的危險就越來越近。 第五次,趙構要以戰議和,朝中上下都明白趙構的意思,所以北伐之戰能拖就拖,只有岳飛一人要收復中原,決戰到底,所以在紹興九年秦檜同金國第一次議和成功時,趙構給各位將領升職,試圖撫慰眾人,別人都接受了,唯獨岳飛堅決不肯接受,然后又以身體不好需要看病為由,請求辭官回老家。 這次,趙構徹底生氣了,在他看來,岳飛相當不識抬舉,而且,岳飛對皇帝的危害,遠超金軍對朝廷的危害,達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 這時候,令趙構意想不到的是,金國突然單方面毀約,大舉進攻南宋,趙構不得不繼續啟用岳飛,但前提是有限度反擊,就是說差不多就行了,還是以議和為主。 可是岳飛以為這是直搗黃龍府的機會,一路大敗金軍,乘勝追擊。趙構慌得一批,連下退兵詔令,甚至一日之內十二道金字牌,堅決要岳飛退兵,不可影響議和大事。 岳飛含淚撤軍,于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被削去兵權,十二月二十九日斬立決,在獄中就被猛擊胸肋而死,根本沒有等到押往鬧市斬首。 至此,趙構總算松了一口氣,徹底去了一塊心病。 岳飛至死怕也不會明白,儒家學說的本質是讓你效忠皇上,絕對聽皇上的話,不是真的平天下收復失地打敗金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