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馬斯克在特斯拉電池日上放了一張圖——全球鋰礦產能【死亡時間表】。臺下投資人一臉茫然,但有人當場加倉10億。 你猜后來發生了什么?
(數據來源:寧德時代2023年財報) 還記得我們上篇文章真正的高手,賺錢就靠'兩三年'給大家分享的老羅和理想的那段對話,李想總結的頂級高手/企業家身上的三點共性:“選得準、選得長、反人性的極速迭代。” 而我們普通人像極了村東口的老大爺:頭戴瓜皮帽,一身洗得寡白的藍色大褂,嘴里還叼著煙管發黑的老煙槍時不時冒幾口煙霧,腳踩一雙黑布鞋,喜歡依靠在墻跟腳和另外一個大爺侃大山。砸一口,慢吞吞的和你講俄烏戰爭,川普….然后又砸一口。 結果就是大 A 從 3000 點到 3700 多點,可憐的散戶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其他人狂歡,好像自己又完美的躲過了這波技術性牛市。 想必很多朋友都看過王志文老師主演的《天道》里面有個橋段: “這里面既有Z治經濟學,也有市場經濟學——既要為改革開出一條道,又要分解改革的陣痛。這時候往往是真真假假、大起大落。在這種背景下,你既得盯住莊家的黑手,也得盯住Y門的快刀,你得在狼嘴里有肉的時候下筷子,還得在Y門拔刀之前抽身。” 借著喝了二兩酒的這股勁,大言不慚地給大家聊聊我最近看一系列價值投資類書后的一個感悟: ▍政策觀察者的認知陷阱 “政策是大眾的止痛藥,卻是聰明人的麻醉劑。”——索羅斯 以房地產“三道紅線”為例: 當普通人看到“限購松綁”政策沖進去接盤時,真正的聰明人早已注意到更關鍵的信號——房企海外債違約率。2021年融創違約前,海外機構已悄然拋售90%持倉。 馬后炮后知后覺的我們終于知道許皮帶為啥跑? 政策從來不是方向盤,而是后視鏡。它只能告訴你哪里撞過車,而頂級高手早已系好安全帶,轉向新的賽道。 ▍周期分析者的數據迷思 “周期是窮人的上帝,富人的工具。”——達利歐 回顧豬肉價格暴漲: 當大多數人在研究“能繁母豬存欄量”時,牧原股份在2018年專注的是另一個指標——母豬分娩床利用率。這個被忽視的數據,直接預判了散戶淘汰速度,讓提前布局者獲得超額收益。 周期就像鐘擺,99%的人盯著擺錘的來回擺動,而1%的人在研究發條生銹的速度。 ▍頂級高手的終極認知 “所有偉大的投資,都是'謀殺案'的預演。”——查理·芒格 以柯達為例: 表面看是被數碼相機淘汰,實則早在2001年柯達內部報告就顯示:當“膠片沖印毛利率”跌破50%時,經銷商體系會自發轉向,這種產業鏈絞殺才是致命傷。 技術的死亡不是替代,而是'產業鏈絞殺’。正如諾基亞卒于運營商補貼模型崩潰,百貨商場亡于地產商抽干租金血。 政策好比是海面的浪花,周期是潮汐的節奏,而技術代際才是洋流的方向。 ▍高手思維模擬
評論區留下你的行業,一起聊聊它的“死穴”在哪里? (覺得有啟發,請點亮??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