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美國海軍于1943年占領了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這個島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島之前,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來的文明,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島上,每天伴隨著藍天、海鷗和無盡的波濤。 美國大兵上島后,土著看見:一個個轟轟飛行的東西降落地上,帶來了大量的物資。他們覺得,所有奧妙都來自那些飛機,飛機可以自動生產出各種東西,就像神話中的“聚寶盆”,好東西一個勁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后來,美軍放棄了這個小島。土著懷著復雜的心情看著那些“神”進入飛機,消失在茫茫的藍天碧海之間。 九十年代中期,一支考察隊登上這個小島,眼前的情景使他們大為驚訝:這些島上的居民竟然憑著記憶力,用草木扎成了一個飛機模型,并在這個飛機模型前修了一條類似飛機跑道樣的道路;不僅如此,這些居民每年還在飛機模型旁舉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眼巴巴盼著那些駕著飛機的“神”能再一次光臨小島,帶給他們那些奇妙的不知名的東西。 美國大兵以及飛機都成了小島原土著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長的人在祭祀時,就會向年輕的一輩講述這樣一個神話:“過去某個時候,有一些神人,騎著飛鳥,來到了這個島上………,帶來了.......” 對于處于蒙昧時期的人類而言,把他們感到神奇,理解不了的事物當作“神靈”,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時至今日,這種社會現象依然存在于世界各地。 對于人類文明發展的這種不均衡性,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生為華夏人,我們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我們的先人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經跨越了這種階段,擺脫蒙昧原始的狀態。 雖然商人也是相信萬物有神靈的,但是他們已經進化到崇拜固定的對象(帝和祖),通過規范的形式(龜卜),系統的記錄(卜辭)來和“神靈”進行溝通的階段。 ![]() 文王姬昌的心中,自然屬性的“天”所表現出的種種規律性,正是神格化的“天”的德行和旨意的體現,因此,研究自然的運行規律,完全可以代替觀察龜甲和牛骨的裂紋,成為認識和了解“天”的旨意,溝通天與人之間聯系的方法。 文王姬昌的這種認識,相較于商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是一種從神學到科學的飛躍。 《易傳》中說:“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在“易”的世界里,“神”不再是遠離人間,高高在上的“帝”和“祖”,也不再是隱藏在萬物背后,左右一切的統治者,“神”不過是紛繁復雜、神秘莫測的宇宙萬象的代稱,人如果沒有認識“道”,這些事物都是“神”,人如果得到了“道”,人也就成為了“神”。 文王姬昌悟出了這個宇宙的大奧秘,并將它記錄進了其所推演的六十四卦中,并傳給了他的兒子周公。周公也領悟了這個奧秘,并把它成功應用在周王朝的頂層設計和意識形態的構建當中。然后,將其束之高閣,藏之秘府,成為王朝的頂級秘密,平民能夠接觸到這些秘密,那就要等到五百年后的春秋戰國時代了。 ![]() 喜歡,就到我的公眾號看看 阿偉哥只把真正的干貨給你 (點擊藍字可直接跳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