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周金文釋讀:叔?父卣(兩件) 時代:西周早期。李學勤定在西周康王時期。 出土:1978年3月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西張村西周墓出土。 著錄: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河北元氏縣西張村的西周遺址和墓葬》,《考古》1979年第1期;《殷周金文集成》5428、5429等。 尺寸、重量:其一高27厘米;口縱13厘米;口橫15.5厘米。重3.5千克。 形制紋飾:叔?父卣其一,為橢方體,直口,口四角圓形,短頸,頸兩側設獸首連接提梁,垂腹,圈足,有蓋,蓋上有角,蓋頂作喇叭形捉手。器頸與蓋沿均四面鑄有貫耳,兩兩相對,可用于穿系繩索或提梁。蓋面與器頸部均飾獸面紋帶。圈足飾細弦紋兩道。 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 ![]() ![]() ![]() 字數:兩件卣蓋器同銘,各鑄銘文8行62字。 銘文釋文:“弔(叔)?父曰:余考,不克御事。唯女(汝)焂【其丮】(其)敬辥(乂)乃身,母(毋)尚為小子。余兄為女(汝)茲小鬱彝,女(汝)【其丮】(其)用鄉(饗)乃辟軝侯逆【宀氵舟】出內事(使)人。烏(嗚)虖(呼),焂,敬哉!茲小彝妹吹,見余,唯用諆囗女(汝)”。 注釋: 弔,讀作“叔”,排行名。 ? ?(quán):《說文解字》曰:“?,行?趢(lù)也。一曰行曲脊皃。從走雚聲。巨員切。” 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后指人的表字。 叔?父:李學勤認為與同墓出土的“臣諫簋”(《殷周金文集成》4237)銘文中的“臣諫”是同一個人。古人名、字相應,?“?”讀為“勸”(“勸”字有“進”義,故從“走”),名“諫”字“勸”,正相呼應。 ![]() 考:許慎《說文解字》曰:“考,老也。從老省,丂聲。”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言壽考者,此字之本義也。” 御事:治事,治理政事。 焂:人名,乃叔?父之弟。 尚:《詩·小弁》箋:“猶也。” 小子:未成人。 鬱(yù):《集韻·迄韻》:“鬱,《說文》:'芳艸也。’”鬱金,芳草名。古代對鬱金加以煮,用以調和鬯酒,稱為鬱鬯。 鬱彝:《周禮·鬱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實彝而陳之。” 小鬱彝:即今日所謂的卣器。 軝:國名。據李學勤(《元氏青銅器與西周的邢國》,《考古》1979年第1期,《新出青銅器研究》增訂版,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考證,軝國因泜水而得名,“軝”應讀為“泜”,泜水即今日之槐河。軝國地望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西張村一帶,西張村西周墓是“軝國的一處墓地)。 軝侯:軝國之君。 妹:讀作“末”。 《白虎通義》和《廣雅》都云:“妹,末也。” 《禮記·文王世子》注:“末,猶勿也。” 吹:李學勤曰:疑讀為“隳”,毀棄。 叔?父卣銘文大意是:?叔?父說:我老了,不能治理政事了。焂,你要謹慎修飭自己,不要以為自己還小。我,作為你的兄長,為你制作了這件小鬱鬯酒器,你要用它來饗食你的國君軝侯,招待使臣。唉!焂啊!你要慎重啊!這件小酒器不要毀壞了,你見我的時候,我還要用它來請你飲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