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節主要介紹植物的繁殖器官——花,花的概念和花的組成。 植物的繁殖(propagation):植物在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必然通過一定方式,由它本身產生新的個體來延續后代的方式。 植物的繁殖可分為3種類型:
花的概念 花的組成 ![]() ![]() ![]() ![]() ![]() ![]() ![]() ![]() ![]() 南川柳花序 花萼,由若干萼片(sepal)組成,包被在花的最外層。萼片多為綠色的葉狀體,在結構上類似葉,有豐富的綠色薄壁細胞,但無柵欄、海綿組織的分化。有的植物花萼大且具色彩,呈花瓣狀,有利于昆蟲的傳粉,如飛燕草。 ![]()
③ 雄蕊群 雄蕊群,一朵花中雄蕊的總稱,由多數或一定數目的雄蕊(stamen)所組成,位于花被的內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螺旋或輪狀排列。一般直接生于花托上,也有基部著生于花被上的。 少數原始被子植物的雄蕊呈薄片狀或扁平狀,絕大多數被子植物的雄蕊由花絲和花藥兩部分組成。 花絲通常細長,也有扁平如帶、完全消失(如梔子花)或轉化為花瓣狀(如美人蕉)的,頂端與花藥相連。 ![]() 梔子花 美人蕉 花藥石產生花粉粒的地方,是雄蕊的主要部分,在結構上,由4個或2個花粉囊組成,分為兩半,中間以藥隔相連。花粉成熟后,花粉囊自行破裂,花粉由裂口處散出。 ④ 雌蕊群 雌蕊群,一朵花中雌蕊的總稱,位于花的中央或花托頂部。 每一雌蕊由柱頭(stigma)、花柱(style)和子房(ovary)三部分組成。 構成雌蕊的基本單位稱心皮(carpel),具有生殖作用的變態葉。 ![]() 雄蕊群和雌蕊群 柱頭,位于雌蕊的頂端,是接受花粉的部位,一般膨大或者擴展成各種形狀。柱頭的表皮細胞有延伸成乳頭、短毛或長形分枝毛茸的。 濕柱頭,當受粉時,有的柱頭表面濕潤,表皮細胞分泌水分、糖類、脂質、酚類、激素、酶等物質,可以粘住更多的花粉,并為花粉萌發提供必要的基質。如煙草、百合、蘋果、豆類等。 ![]() ![]() 十字花科的諸葛菜 十字花科的薺 花柱,柱頭和子房間的連接部分,是花粉管進入子房的通道。 一般植物的花柱細長,但也有較短或不明顯的。 多數植物的花柱中央為引導組織(transmitting tissue)所填充,如棉、煙草、番茄、薺菜等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花柱。 也有花柱中央是空心的管道——花柱道(stylar canal),管道的周圍是花柱的內表皮,如單子葉植物百合科的百合、貝母和雙子葉植物的罌粟殼、馬兜鈴、豆科等、 子房,雌蕊基部的膨大部分,有柄或無柄,著生在花托上。 子房的中空部分為室(locule),有一室的子房如豌豆、牡丹、黃瓜;二室的子房如煙草;三室的子房如牽牛;五室的子房如鳳仙花等。 著生在子房室內的卵形小體,稱胚珠(ovule),是由心皮內側若干部位的細胞經過快速分裂、生長后出現的突起所組成。子房內胚珠的數目視植物種類而異。每一胚珠由珠心(nucellus)、株被(integument)和珠柄(funiculus)所組成。 完全花, 一朵具備以上各部分結構的花。 不完全花,如果一朵花,有一部分或兩部分缺少不全的花。 兩性花,一朵花同時兼備雌蕊和雄蕊。 單性花,單具有一種花蕊而缺乏另一種花蕊的花朵。 雌花,只有雌蕊的花。 雄花,只有雄蕊的花。 雌雄同株,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植株上。 雌雄異株,雌花和雄花分別生于兩植株上。 雜性同株,同一植株上,兩性花和單性花都存在的,如槭、柿等。 花各部分的演化 花各部分在花托上的排列方式,因植物種類不同而異。 螺旋狀排列,原始類型,花從最外面或最下層的苞片起,繼而花被、雄蕊群到中間的雌蕊群,在花托周圍呈現由下而上,或由外而內,按順序螺旋排列。如雙子葉植物的毛茛科、木蘭科、睡蓮科等植物。 花托往往凸起或呈圓柱狀。 輪狀排列,花各部分常由下而上,或由外而內,按順序排列成一輪或數輪,每一輪的各個分體,常與相鄰的內輪或外輪的各分體間隔排列,即萼片和花瓣相間隔,花瓣和雄蕊相間隔,心皮和雄蕊相間隔。 花托多為平頂或凹頂。 螺旋排列的夏蠟梅(萼片4~5片、花瓣6~7,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螺旋狀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排列,大小、形狀上都有逐漸移變之勢) ![]() 輪狀排列的老鸛草(萼片5,組成一輪花萼;花瓣5,組成一輪花瓣;雄蕊5枚外輪,5枚內輪組成一個兩輪雄蕊群,雌蕊由5枚心皮結合而成一輪) ③ 對稱性的變化 花各部分在花托上的排列,常形成一定的對稱面(書中只是略講,雙面對稱和單面對稱看得稀里糊涂,網上查閱資料,也沒搞清楚)。
菊科植物串葉松香草
鳶尾
![]() 左右對稱的蝴蝶蘭
![]() 馬蹄蓮 ④ 子房位置的變化 原始類型的花托是一個圓錐體或圓柱形,進化過程中,花托逐漸縮短,邊緣擴展,直至成為凹頂形。花托形狀的變化,改變了花部在花托上的排列地位,特別是子房的位置。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