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職 韓柳歐蘇,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頗牧,乃武將之多奇。范仲淹胸中具數(shù)萬甲兵,楚項羽江東有八千子弟。孫臏吳起,將略堪夸;穰苴尉繚,兵機(jī)莫測。姜太公有《六韜》,黃石公有《三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毛遂譏眾,碌碌無奇。 【注解】韓柳歐蘇: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此四位是唐宋八大家之四,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yùn)動的代表,另兩位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起翦頗牧:即吳起、王翦、廉頗、李牧,此四位是戰(zhàn)國時四大名將。《千字文》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的句子。范仲淹胸中具數(shù)萬甲兵:北宋范仲淹在西北防御李元昊的大夏,他的堅守策略曾讓西夏人頭痛不已。在西夏軍中有人稱贊范仲淹“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將領(lǐng)項燕之后。秦二世元年跟隨叔父項梁殺死會稽郡守起兵,收吳中子弟八千人。因吳中在長江以東地區(qū),故泛稱江東。孫臏:孫子(孫武)的后代,戰(zhàn)國時名將,著有《孫臏兵法》。吳起:戰(zhàn)國初名將,著有《吳子兵法》。穰苴:即田穰苴,春秋時名將。尉繚:戰(zhàn)國末秦國名將。姜太公:即姜子牙。著有軍事著作《六韜》。黃石公:秦漢時隱士、神仙。即圯上老人,《西游記》中《圯橋進(jìn)履》畫兒講的就是黃石公與張良的故事。著有軍事著作《黃石公三略》,簡稱《三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嘗從容與韓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乎?’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毛遂譏眾碌碌無為:《史記·平原君列傳》:“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于堂下。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也。’”這句話是毛遂對一起陪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的十九人講的。 【譯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固然是文人中最顯著的;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就是武將中的奇跡。范仲淹被西夏人稱作胸中具數(shù)萬甲兵,楚項羽自稱有江東八千子弟。孫臏、吳起帶兵的謀略值得稱贊,穰苴、尉繚用兵的計謀高深莫測。姜太公著有兵書《六韜》,黃石公留有兵書《三略》。韓信帶兵,自稱多多益善;毛遂嘲諷同僚,稱他們碌碌無奇。 大將曰干城,武士曰武弁。都督稱為大鎮(zhèn)國,總兵稱為大宗戎。都閫即是都司,參戎即是參將。千戶有戶侯之仰,百戶有百宰之稱。以車為戶曰轅門,顯揭戰(zhàn)功曰露布。下殺上謂之弒,上伐下謂之征。交鋒謂對壘,求和曰求成。戰(zhàn)勝而回,謂之凱旋;戰(zhàn)敗而走,謂之奔北。為君泄恨曰敵愾,為國救難曰勤王。膽破心寒,比敵人懾服之狀;風(fēng)聲鶴唳,驚士卒敗北之魂。 【注解】干城:《詩經(jīng)·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干指盾牌,城指城郭。干與城都是起防御作用的,故把保衛(wèi)國家的將領(lǐng)稱作干城。武弁:弁是一種帽子。古時武士戴白鹿皮制作的皮帽(皮弁),故稱。都督、總兵、都閫、參戎、千戶、百戶都是武官名。轅門:古代帝王巡狩、田獵的止宿處用車作屏障,在出入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表示門,稱作轅門。后多指行軍將帥的營門。露布:古代指不加封口的文書。弒:臣?xì)⒕R曜託⒏改福讱㈤L等。 【譯文】大將也稱干城,武士也叫武弁。都督又稱作大鎮(zhèn)國,總兵又稱作大總?cè)帧6奸€就是都司,參戎就是參將。千戶也敬稱戶侯,百戶也俗稱百宰。用車搭門叫轅門,傳揚(yáng)展示戰(zhàn)功的文書叫露布。下誅殺上叫弒,上討伐下叫征。交鋒也叫對壘,求和也叫求成。戰(zhàn)勝而回叫凱旋,戰(zhàn)敗而走叫奔北。為君王泄恨叫敵愾,為國家救難叫勤王。膽破心寒比喻敵人屈服害怕的狀態(tài),風(fēng)聲鶴唳形容士卒失敗后驚懼失魂的狀態(tài)。 漢馮異當(dāng)論功,獨(dú)立大樹下,不夸己績;漢文帝嘗勞軍,親幸細(xì)柳營,按轡徐行。苻堅自夸將廣,投鞭可以斷流;毛遂自薦才奇,處囊便當(dāng)脫穎。羞與噲等伍,韓信降作淮陰;無面見江東,項羽羞歸故里。 【注解】“漢馮異”句:《后漢書·馮異傳》:“(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標(biāo)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dú)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愿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漢文帝”句:《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上(漢文帝)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至細(xì)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營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鞍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上曰:'嗟乎!此真將軍也。’”“苻堅”句:苻堅帶兵攻打東晉,渡江時自豪的說:“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可斷流。”事見《晉書·苻堅載記》。“毛遂”句:此句與前文“毛遂譏眾,碌碌無奇”同出《史記·平原君列傳》:“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如錐之處囊中,其未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顾煸榈锰幠抑校朔f脫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羞與噲等伍”句:此句與前文“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同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韓信曾先后任齊王、楚王。后怕造反降為淮陰侯。“無面見江東”句: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被劉邦擊敗,從垓下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停船靠岸等他。項羽說:“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河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事見《史記·項羽本紀(jì)》。最后自刎而死。 【譯文】漢馮異每等談?wù)摴儯酮?dú)自立在大樹下,不炫耀自己的軍功;漢文帝曾經(jīng)慰問軍隊,親自到周亞夫駐軍的細(xì)柳營,牽著馬龍頭慢慢行進(jìn),遵守周亞夫軍中不得驅(qū)馳的規(guī)定。苻堅自夸將廣兵眾,把馬鞭投入江里就可截斷水流;毛遂自薦有奇才,只要放在囊中就可象錐子一樣脫穎而出。與樊噲同處一個行列感到羞恥,韓信因此由楚王被降為淮陰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項羽羞愧回故鄉(xiāng)而自刎。 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進(jìn)履之謙。衛(wèi)青為牧豬之奴,樊噲為屠狗之輩。求士莫求全,毋以二卵棄干城之將;用人如用木,毋以寸朽棄連抱之材。總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自古英雄,難以枚舉;欲詳將略,須讀武經(jīng)。 【注解】韓信受胯下之辱:《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韓信是淮陰人)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內(nèi)心)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無襠的褲子)下。’于是信孰視(注目細(xì)看)之,俛(同俯)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張良有進(jìn)履之謙:前文黃石公作《三略》時已提到,就是圯橋進(jìn)履的故事。《史記·留侯世家》:“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qiáng)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衛(wèi)青為牧豬之奴:《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衛(wèi)青者,平陽人是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wèi)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wèi)長子,而姊衛(wèi)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wèi)氏。……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shù)。”樊噲為屠狗之輩:《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需要簡單說一下,韓信、張良、衛(wèi)青、樊噲都是西漢功臣。韓信、張良、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謀士。衛(wèi)青是漢武帝劉徹時的大將軍。韓信曾鉆少年屠夫的褲襠,張良曾幫黃石公穿鞋,衛(wèi)青早年牧羊被同父兄視為奴畜,樊噲早年是屠狗賣肉的。可知英雄不問出處。二卵棄干城:《孔叢子·居衛(wèi)》載,子思向衛(wèi)君薦茍變?yōu)閷ⅲl(wèi)君也只茍變是將才,但因他在一次征賦時吃了百姓的兩個雞蛋,故不任用。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shù)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者也。” 【譯文】韓信曾忍受屠夫胯下的羞辱,張良曾有替老人穿鞋的謙卑,衛(wèi)青曾經(jīng)是牧豬的奴畜,樊噲曾經(jīng)是殺狗賣肉的屠夫。選擇人才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不要因為吃了兩個雞蛋就放棄能做大將的人才;用人就好比用木材,不能因為粗大的樹木有一寸大小的朽木就放棄不用。總而言之,君子的身材可大可小,丈夫的志向能屈能伸。自古以來英雄難以列舉,想詳細(xì)知道將帥的謀略,必須去讀《武經(j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