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篇《蒙求》每句一典,共596句,連帶標點符號2989字,因篇幅有限,擬注20句一篇分30篇文章連載于詩海選粹,為半月刊。因耗時長遠故而單獨開設欄目,以便讀者保存翻閱。有意另行刊載者可與本人聯系。 ![]() ![]() ![]() 原文 ![]() 《蒙求》(節選) 李瀚 王忳繡被,張氏銅鉤。丁公遽戮,雍齒先侯。陳雷膠漆,范張雞黍。周侯山嶷,會稽霞舉。季布一諾,阮瞻三語。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黃琬對日,秦宓論天。孟軻養素,揚雄草玄。向秀聞笛,伯牙絕弦。郭槐自屈,南郡猶憐。 (點擊鏈接查看往期內容) ![]() ![]() 解注 ![]() 解注: 王忳繡被,張氏銅鉤。 上句語出《后漢書.獨行列傳·王忳》,原文太長這里簡述一下。王忳字少林,是廣漢新都人。曾經去京城時遇見一個書生,王忳看他困頓便上前詢問,書生告訴王忳:“我剛來洛陽時便染上疾病,命不久矣,我腰下有十斤黃金您拿去,希望幫忙把我埋葬。”沒來得及問書生姓名便氣絕身亡了,王忳當即賣掉一斤黃金為他置辦喪事,剩下的黃金全部放在他的棺下,沒有告訴任何人。后來縣里任命王忳為大度亭長,上任時有駿馬臨門,有大風吹來繡被,落到王忳身前。王忳把事情向縣里稟報,縣里將其判給了王忳。后來王忳騎馬到雒縣時,馬忽然奔走,帶王忳到一戶人家中。這家主人高興的說“今天抓到偷馬的人了”王忳把情況向主人說明,主人問他是曾經積下什么陰德讓你得到這兩件寶物嗎?王忳回想起之前的事情,便把曾埋葬過的書生告訴這家主人,并陳述相貌,主人大驚說:“這是我兒子,叫做金彥,去京城后就沒有了消息,沒想到是您埋葬了他,這大恩情遲遲沒有報答,所以上天用這兩物來表彰您的功德。” 下句語出《搜神記》:“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于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寶之。自是子孫漸富,資財萬倍。蜀賈至長安,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與賈。張氏既失鉤,漸漸衰耗!而蜀賈亦數罹窮厄,不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力求。’于是賚鉤以反張氏,張氏復昌。故關西稱張氏傳鉤云。” 意為:京城長安有姓張的人家,獨處一室時有鳩鳥從外面飛來停在他床上,張氏就祈禱說:“如果你代表災禍就飛到房上,如果代表我的福氣就飛到我的懷中。”鳩鳥于是飛入了懷中,張氏想用手撫摸時卻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只摸到一個金鉤,于是將它當成寶貝。后來子孫漸漸富足,資產超過原先萬倍。后來一個蜀國的商人到長安聽說了這件事,然后賄賂張家的婢女,婢女將金鉤盜竊出來給了商人。張氏丟了金鉤后財富漸失,而商人也飽受災難,沒有得利。有人告訴他說:“這是天命,不是人力可以圖謀的”于是商人將金鉤歸還了張氏。張氏再次昌盛,之后此事被關西的人們一直傳誦。 丁公遽戮,雍齒先侯。 上句語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戹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意為:丁公是季布的舅舅,在楚國做將領。彭城之戰時為項羽追逐劉邦敗軍,劉邦對他說:“咱們兩個豪杰要自相殘殺嗎?”于是丁公不忍便退兵了。到后來項羽被滅,丁公去請見劉邦,劉邦卻把丁公抓住在軍中巡行,說:“丁公做項羽臣子時不忠誠讓項羽失去天下。”便把丁公斬殺了,讓后代臣子不敢效仿丁公。 下句語出《史記.留侯世家》:“雍齒漢初沛人,從漢高祖劉邦起兵,雖從戰有功,終因嘗窘辱劉邦 ,為邦所不快。及 劉邦即位,諸將未行封,人懷怨望。 劉邦從張良言,先封雍齒為什邡侯 ,於是諸將皆喜曰:'雍齒尚侯 ,吾屬無患矣’” 意為:雍齒是漢初沛縣人士,跟隨劉邦一同起兵,雖然有戰功,卻曾經使劉邦受辱,導致劉邦對他不喜,到劉邦即位時諸多將領尚未封侯,都心懷不滿。劉邦聽從張良建議,先分封雍齒為什邡侯,于是諸多將領都高興地說“雍齒都封侯了,那咱們不用擔心了。” 陳雷膠漆,范張雞黍。 上句典出《史記》,《陳重傳》記載:“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為友,俱學《魯詩》、《顏氏春秋》。太守張云舉重孝廉,重以讓義,前后十馀通記,云不聽。義明年舉孝廉,重與俱在郎署。”《雷義傳》記載:“鄉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這里說陳重和雷義是朋友,兩人一同學習《魯詩》和《顏氏春秋》當時擔任太守的張云舉薦陳重為孝廉,陳重希望讓給雷義,前后請求十多次,張云沒有同意,第二年雷義被舉為孝廉,兩人都在郎署任職。鄉里人說,哪怕如同膠和漆那么粘黏也不及陳重和雷義的感情。 下句典出《后漢書.范氏傳》而范張雞最早應該語出《文選.范云<贈張徐州稷>李善注引謝承<后漢書>》:“山陽范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元伯(張劭)為友,春別京師,以秋為期。至九月十五日,殺雞作黍,二親笑曰:'山陽去此幾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絕而巨卿至。” 意為:山陽人范式字巨卿,和汝南的張劭是朋友,春天在京城分別后,約定秋天在張劭家中相聚,到九月十五日時殺雞烹米打算招待,張劭的雙親就笑著說,山陽離這里幾千里,怎么會到呢?張劭說,范式是有信用的人,不會違背約定。話未說完范式便到了。 在《喻世明言》中這一故事被寫的更加生動,有興趣可自行閱讀https://mp.weixin.qq.com/s/DXU5EnisrqVHEP961MR7-w 周侯山嶷,會稽霞舉。 周侯:晉代周顗。 上句《世說新語》:“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意為:世人看周顗的感覺如同斷山一般高大矗立。 會稽:晉代會稽王司馬昱。 下句同語出《世說新語》:“海西時,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意為:海西公(晉廢帝)在位時,諸位王公每次入朝都感覺朝堂昏暗,唯有會稽王司馬昱進來時儀態軒昂,如同剛升起的朝霞。 季布一諾,阮瞻三語。 上句《史記.季布傳》故事太長,這里概括一下。楚地有個叫作曹丘的人,能言善辯,多次借位高權重而斂取錢財。曾服侍過趙同等權貴。和竇長君也有交情。于是季布寫信和竇長君說:“我聽說這位曹丘不是什么端正的人,你不要與之交往。”后來曹丘返回楚地,希望竇長君幫忙引見季布,竇長君勸說:“季布不喜歡你,你不要前去。”曹丘卻依舊要去。讓人先把引薦信送上,季布看后果然生氣,到曹丘進入后便對季布說:“楚國人有句諺語說'得到黃金千兩都不如季布的一個許諾’您是靠什么揚名于梁楚之地的呢?況且我們都是楚人,我行游時把您的名聲傳播到各地,難道不重要嗎?您何至于如此疏遠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興把他當做上客般對待,留住數月,并贈送其禮物。 下句語出《晉書.阮籍列傳.阮瞻》概括一下,阮瞻是阮咸的兒子,字千里,性格清心寡欲,讀書不求甚解,只理會其中的精要。遇到需要明辨的道理時,常常言語不多卻意義深刻。后來會見當時擔任司徒的王戎時,王戎問他:“孔子注重名聲和教化,而莊子注重自然,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嗎?”阮瞻說:“沒有區別。”王戎贊嘆良久后任命他為副官。世人稱之為“三語掾”。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上句語出《晉書.隱逸傳》:“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彌旬忘反。父母終,服畢,不娶,辭家游名山,歷華陰之崖,以觀石室之石函。洛陽陷,乃步擔入吳興馀杭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倚木于樹,苫覆其上而居焉,亦無壁障。時猛獸為暴,入屋害人,而文獨宿十馀年,卒無患害。” 意為:郭文的字是文舉,河內軹縣人氏(今河南濟源),年幼時便喜愛山水,想要隱居。到十三歲時經常在山中游玩十多天不見回家。父母去世后服孝完畢也不娶妻,離開家鄉周游名山,游歷華陰的山崖時進入石室中觀覽石函。洛陽淪陷時,他便徒步挑擔到吳興余杭的大辟山尋找杳無人煙的深谷。倚靠大樹披著草蓋居住,四周沒有屏障。當時猛獸暴虐,經常入室傷人。而郭文獨自居住了十多年也沒有遭到猛獸傷害。 下句語出《世說新語·文學》:“袁虎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誦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意為:袁宏(袁宏小字虎)年少時貧困,曾經被人雇傭運載貨物。謝尚(這時任鎮西將軍)的船經過這里,這時夜間月色明朗、清風和煦,忽然聽到江岸商船上有人詠詩,非常有情致。所唱誦的五言詩從沒有聽過,于是贊美不休。于是派人打聽,原來是袁宏所作的詠史詩,因此邀請袁宏過來大加贊賞。 黃琬對日,秦宓論天。 上句語出《后漢書.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意為:黃琬年少便失去了父親,小時候便聰慧善辯,他的祖父黃瓊當時擔任魏郡的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發生了日食,在京城看不見,而在魏郡的黃瓊可以看見,太后下詔問他日食的景象,黃瓊思索良久不知道怎么描述,七歲的黃琬當時在他旁邊說:“為什么不回答說和月初時的月亮一樣呢?”黃瓊便用這般言語回答了,對年幼的黃琬十分驚奇喜愛。 下句語出《三國志.蜀志》有興趣的可以閱讀原文,很精彩,這里由于太長概括一下。當時東吳和蜀國建立聯盟,東吳的張溫為使者前來交好,在張溫即將返回時眾多官員為他餞行,而秦宓遲遲未到,諸葛亮屢次派人去催促,張溫感受到諸葛亮對秦宓的重視就問是什么人,諸葛亮說是蜀國的學者。到秦宓來了以后張溫對秦宓進行考問,問天有沒有頭、有沒有足、有沒有耳、有沒有姓等等問題,秦宓引經據典一一解答,讓張溫十分佩服。 此二句都是能言善辯的典故。 孟軻養素,揚雄草玄。 上句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意為:公孫丑問“請問夫子的長處是什么?”孟子說:“我懂得言辭、我善于培養浩然之氣”公孫丑再問:“什么是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這種東西不好表達,這種氣至剛至強,用正義剛直去培養它不去損害,它便會充盈于天地之間。” 下句語出《漢書·揚雄傳下》:“ 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意為:漢哀帝時,丁太后、傅太后、董賢把持朝政,有不少附庸的人都做了郡守、諸侯等。當時揚雄在家起草《太玄經》用以固守己心,他的為人淡泊如此。 向秀聞笛,伯牙絕弦。 上句語出向秀《思舊賦》,這篇賦寫好友嵇康死后自己途經山陽,聽到鄰人吹笛,想起之前與嵇康的交情,十分思念故人,于是作賦懷念的事情。原文太長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下句語出《列子集釋.湯問》,這個典故可以說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寫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鐘子期善于聽琴,伯牙不管彈奏什么樣的音樂子期都可以準確表述其意。到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再無知音,便摔琴斷弦終身不再談。 此二句都是寫只交好友的典故。 郭槐自屈,南郡猶憐。 上句語出《晉書·賈充傳》;“初,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氣,卿往,不如不往。’及女為妃,槐乃盛威儀而去。既入戶,李氏出迎,槐不覺腳屈,因遂再拜。” 這里說的是:郭槐是個有名的妒婦,之前賈充的妻子李氏因為受到牽連流放,后來賈充娶了郭槐為妻,現在李氏被赦免了,郭槐就打算去看李氏給他個下馬威,賈充說:“她有才氣,你去了也是自取其辱還不如不去。”后來郭槐的女兒做了皇妃,郭槐便趁著威勢去拜訪。進去以后,李氏在外迎接。郭槐看到后不由得心虛腿軟,于是再三以禮相拜。 下句語出虞通之《妒記》:“桓大司馬以李勢女為妾,桓妻南郡主,拔刀率數十婢往李所,因欲斫之,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乃徐下地結髻,斂手向主曰:'國破家亡,無心以至今日,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凄婉,主乃擲刀前抱之曰:'阿子,見汝不能不憐,何況老奴?’遂善遇之。” 意為:桓溫娶了成漢亡國之君李勢的女兒為妾,桓溫的妻子是東晉明帝司馬紹的長女司馬興男,司馬興男提刀帶著十余個奴婢想殺掉李勢之女,卻看見她在窗前梳頭發,頭發垂到地上,相貌十分艷麗。看見司馬興男便慢慢走下地面整理好頭發說:“我是亡國之君的女兒,能活到現在已經是意外了,如果能被你打殺也算雖死無憾了。”見她神色淡然,聲音凄婉。司馬興男便扔了刀抱住她說:“孩子阿,我看著你都覺得憐惜,更不用說老奴了(指桓溫)”之后便善待于她了。 ![]() ![]() 簡介 郭子仲,本名郭威,以字行。山西陽泉人,先后從好聚、知畏齋、吳國水先生習詩。詩海選粹副主編、岫云閣年度風華錄特約輯稿人、漾泉詩社理事兼編輯,中國詩詞網主編。有個人百家號“此間詩舍”。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 |
|
來自: 昵稱503199 > 《蒙求解讀+一筆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