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姻緣一線,百年恩愛雙心結。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看到周圍的某個人,淪為了大齡剩女,肯定感覺可惜了。 你也常常聽到大齡剩女們抱怨:“怎么找一個人,把自己嫁出去,就那么難呢?” 也有一些女人,直接了斷地告訴你,她真的什么要求都沒有,只求盡快脫單。她們還擺出對婚姻的極度渴望。 接下來,就輪到你絞盡腦汁,在所有認識的人之中,搜索“單身男人”。 再接下來,你給人介紹的對象,99%不會成功,正所謂,瞎子點燈,白費蠟。 最后,我們總結出一條做人的原則:不管多心好,也不要給大齡剩女介紹對象。 01 看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嫁不嫁得出去,只有愿意不愿嫁。” 這句話說得很在理。一旦女人愿意嫁了,那她是肯定能夠嫁出去的。 看男女比例就知道,女人相對少一些,那就意味著只有男人娶不到,不存在女人嫁不掉。只是女人嫁給誰,需要斟酌。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女人被“剩下來”,是有原因的。并且原因是讓你很無語的。 前些天,和一個老同事在街頭閑聊了幾句。 老同事嘆息:“女兒都三十二了,還沒有對象。” 他的女兒在省城某學校教書,兼教學研究。本科畢業,也沒有不良嗜好,人也很勵志。 我說:“要不我給你介紹一個瀏陽的老師,在某小學做校長。” 老同事說:“這怎么行,女兒不想找同行。” 我說:“有一個是省城體制內的男人,不過有短婚......” 老同事馬上打岔:“我女兒那么優秀,怎么會找二婚男。” 我沉默了,大齡剩女口里說“沒要求”,就是隱藏著天大的要求。當有人介紹對象的時候,她們會使出渾身的勁,挑剔對方,然后找到不合適的理由。 我還發現一個現象——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經過自己的努力,上了好的大學,工作也很不錯,然后就有了挑剔他人的資本。親戚介紹的對象,看不上;同事介紹的對象,看不上...... 挑剔的資本越多,越看不上人。最后,剩下來就理所當然了。 現實生活中,好男人分為兩種:個人奮斗型、父母厲害型。 女人遇到一個奮斗型的男人,會說:“他只顧事業,不顧家,不可取。” 遇到父母厲害型的男人,會說:“他靠父母而已,以后沒啥出息。” 兩句話,把天下好男人都否定了,而不太好的男人,基本上沒戲。那就意味著,廣大區域內,并沒有適合女人的男人。 真正特別好的男人,又瞧不上大齡剩女,人家還希望找一個小姑娘呢。 女人剩下來的根本,就是“這不行,那不行”。 02
顯而易見,當一個女人到了三十歲之后,那就做人非常理智,辦事非常成熟老辣。 也許她的戀愛經驗,比普通人更多。 你介紹對象給她,還沒有開始,就被她理智地拒絕了。 比方說,她知道,鄉下的親戚介紹對象,無非是幾個打工的男人,村里做農家樂的男人等,根本沒有必要見面。 她還經歷了多次相親,甚至經歷了一段失敗的愛情。她看人,比“媒婆”還準,哪會有一丁點的沖動? 理智的女人,待人是不會有太多熱情的,見個面都是表達禮貌、尊重而已。 在我的老家,這樣形容大齡剩女——如洞庭湖的老麻雀,怎么都不上道。 我們小時候,每到冬天,就拿一個大圓米篩,下面支一條小木棍,木棍上連著繩索;下面還放谷殼等,吸引麻雀入內。 一些幾次都抓不住的麻雀,那就永遠都抓不住了。這就是我們說的“老麻雀”。老麻雀還會帶著一批小麻雀,都不上道。 男人追求對象,就像用米篩抓麻雀一樣。會用一些小套路,比方說,一起吃飯,一起過節,送花朵。
一個女人的眼里,愛情就像白開水一樣,喝一口,索然無味。如果你往里面加一點糖,都被認為是“耍心眼”。 一個女人的心里,早就知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兩個人愛到要結婚那一步,她就停止了,她才不想進入墳墓呢。 一個女人的期待里,有一個比前男友更好的人出現。可是這樣的人,真的很難找到。因為“人比人,氣死人”,這比對之下,還是前任好一點,女人也不甘心,越找越差。 弄清楚了一個大齡女人的真實心理,你應該不會給她介紹對象了。 03 把大齡剩女和已婚女人對比,就會發現她們的思維邏輯,找對象的條件和方法,如篩子一樣,把身邊的男人一個個篩出去。 人群,本來就存在二八定律。 有20%的人,是可以過初選的,但是在這些人之中,再選擇20%,就所剩無幾了。從中找對象,肯定沒戲。 “月收入一萬多,身高一米七五以上,有房子,未婚;或者離婚不帶娃;還對人體貼溫柔,很孝順”,就這些看起來很普通的條件,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人,都是人中龍鳳了。 與其按照女人的條件,去給她物色對象,不如省省心,一笑而過。 在此,也希望女人們,在看他人的時候,常常內觀。 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