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收官,自營業務作為券商業績增長的核心引擎,“挑大梁”作用凸顯。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以“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核算自營收入,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合計達1123.54億元,同比大幅上漲53.53%,在總營業收入中占比44.61%,成為拉動業績的關鍵力量。 與此同時,券商自營重倉股也隨之浮出水面。具體而言,券商在二季度的調整中,最青睞基礎化工、機械設備、汽車等行業個股。全年看,機構認為,考慮到去年固收投資收益的基數較高,預計今年固收投資有一定壓力,權益市場或仍有結構性行情,對總體投資收益形成一定支撐。 券商重倉股出爐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落幕,券商自營二季度重倉股及持倉變動情況同步揭曉。從增持方向看,券商對基礎化工、機械設備、汽車、醫藥生物等行業青睞有加,二季度合計增持63只個股。個股中,中核鈦白、新里程、江中藥業、云天化等均獲得加倉。川恒股份、佛燃能源、瑞達期貨、浙江華業等同時獲至少3家券商青睞。 從持倉規模看,Choice數據顯示,江蘇銀行、永安期貨、中信建投、中國石化等個股的券商總持股數量位居前列。以2025年6月30日收盤價計算,江蘇銀行以110.26億元的持倉市值位居首位;中信建投、永安期貨分別以92.08億元、65.07億元位列第二、第三;牧原股份、藏格礦業、中國石化、光啟技術等個股的券商持倉市值也處于較高水平。 對于全年自營業務表現,機構普遍認為仍有支撐。浙商證券表示,考慮到去年固收投資收益的基數較高,預計今年固收投資有一定壓力,權益市場或仍有結構性行情,對總體投資收益形成一定支撐。 頭部與高增長券商雙線亮眼 從具體券商表現看,中信證券以190.52億元的自營收入穩居行業第一;國泰海通、中國銀河、申萬宏源、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緊隨其后,自營收入均超50億元;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東方證券則突破40億元關口。上述11家券商自營收入合計809.92億元,占42家券商自營總收入的72.09%,頭部集中度顯著。 高增長券商同樣表現搶眼。42家上市券商中,36家實現自營收入正增長,23家增速超50%。其中,長江證券以668.35%的同比增速拔得頭籌;國聯民生、華西證券、浙商證券、國泰海通增速也名列前茅,分別同比增長458.78%、245.07%、146.38%、89.58%。 ![]() 在自營高增長彈性的帶動下,不少券商上半年業績增長顯著。例如,華西證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2億元,同比增加1195.02%。長江證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37億元,同比增長120.76%。 主動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 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普遍遵循“固收為基,權益賦能”的投資邏輯,固收與權益協同發力支撐收益。 固收投資作為“壓艙石”,為自營收益筑牢基礎。天風證券在半年報中提及,上半年公司固收領域在收益率相對高位進行集中配置獲得較高票息,并通過波段交易增厚收益。中泰證券則持續優化固定收益投資的內評體系與投研系統,上半年固收相關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2.57億元,貢獻穩定收益。 權益投資雖占比相對較小,卻成為業績彈性的重要來源。據上證報記者梳理,年初以來,多數上市券商主動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提升權益投資占比。東吳證券通過強化深度研究、提升決策效率,主動擴大權益投資規模,并重點布局高股息資產;浙商證券受益于權益投資占比提升與營收擴大,上半年投資收益達12.41億元,同比激增568.68%。 國泰海通非銀劉欣琦團隊認為,權益自營是券商業績彈性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券商板塊的重要選股思路。在自營轉型的大背景下,券商主動權益的未來發展更趨向于從有限彈性走向適度彈性。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