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骨穴,經(jīng)穴名。出《素問.氣穴論》。屬足少陽膽經(jīng)。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布有枕小神經(jīng)主干和耳后動、靜脈。主治頭痛,項強,頰腫,齒痛,咽喉腫痛,口眼斜,失眠等。向下斜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釋名] 完骨,耳后高骨,即顳骨乳突。穴在其后下方凹陷中,故名。 [位置] 頭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處。當乳突后緣直下,平乳突下緣處,與風府相平。《針灸甲乙經(jīng)》:“在耳后,入發(fā)際四分”;《針灸集成》:“在竅陰下七分發(fā)際中”。 [局部解剖] [類別] 《針方六集》一說為髓會。 交會穴:足太陽、少陽之會。 [主治] 古代記述:頭風,耳后痛,牙床急痛,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喉痹,瘧,癲狂癇,足不收失履,偏風,手足攣痿。 近人報道:失眠,面癱,流行性腮腺炎,腦發(fā)育不全,腦癱,癔病。 [方例] 頭面氣癰腫:完骨、巨髎 頸項痛:完骨、頷厭。 失眠:完骨、三間。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不灸。
操作方法〖取穴方法〗該穴位于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完骨穴找法:觸摸耳垂后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后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一壓,即有震動感,這就是此穴。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附著部上方,有耳后動、靜脈之支;布有枕小神經(jīng)本干。 〖主治疾病〗頭痛,頸項強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癲癇,瘧疾。失眠、三叉神經(jīng)痛、偏頭痛、頸部酸痛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人體穴位配伍〗 配風池穴、大杼治瘧疾;配風池穴治癲疾僵仆;配風池穴、合谷穴治風熱上犯喉痹、牙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陽、少陽之會。 〖穴義〗膽經(jīng)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水液。 〖名解〗完,完全、全部也。骨,腎主之水也。該穴名意指膽經(jīng)氣血在此完全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頭竅陰穴傳來的寒濕水氣,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濕水氣全部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水液。 〖運行規(guī)律〗由地部向頸項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疏導水液。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參看出自A+醫(yī)學百科 “完骨穴”條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5%AE%8C%E9%AA%A8%E7%A9%B4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
|
來自: 覺悟658 > 《膽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