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身機器人:從“工具”到“伙伴”的技術革命 隨著AI大模型與運動控制技術的融合,具身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成為“機器換人”的核心載體——它能在工業場景替代人工完成精密裝配,在家庭場景承擔服務任務,在危險場景執行救援作業。 具身機器人其核心技術壁壘在于“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能力,而這一閉環的實現,依賴于多類型芯片的協同工作:從視覺感知的圖像傳感器,到運動控制的MCU/電機驅動IC,再到電源管理的DC/DC轉換器,每一類芯片都直接決定機器人的性能、可靠性與續航。 主流人形機器人已形成標準化硬件架構:以48V電池為動力核心,覆蓋“主控制-視覺感知-電機驅動-通信互聯-電源管理”五大子系統。 二、具身機器人核心子系統與芯片需求拆解 人形機器人的“感知-決策-執行”閉環,對應五大子系統的芯片協同。下面分別聊聊各子系統的芯片類型與功能定位: 2.1 主控制子系統:機器人的“大腦” 功能:負責AI算法運行(環境識別、路徑規劃)、多模塊協同調度,是決策核心。 核心芯片需求: 高性能MCU/MPU:需兼顧算力與低功耗,例如,采用ST家的STM32MP2(雙核Cortex-A53+M4,支持AI加速)作為主處理器,負責全局決策;STM32H743(高性能MCU,1GHz主頻)用于局部控制(如手臂/腿部協同)。 存儲芯片:需高速緩存算法模型與實時數據,搭配華邦電子W9825G6KH(DDR3內存)與W25Q128JVPIQ(128MB Flash),保障數據讀寫速度。 2.2 視覺感知子系統:機器人的“眼睛” 功能:通過視覺信號實現環境建模、目標識別、避障定位,是感知層的核心。 核心芯片需求: 圖像傳感器(CIS):用于2D視覺成像,需高分辨率(環境細節捕捉)、高動態范圍(復雜光環境適應)、低功耗(續航保障)。 TOF傳感器:用于3D深度測距,需長測距范圍(10m以上)、高精度(±2%誤差),支撐機器人的空間定位與肢體避障。 LIDAR傳感器:用于遠距離環境掃描,需高幀率(≥30fps)、抗干擾能力(強光/粉塵場景)。 IMU(慣性測量單元):輔助姿態感知。 2.3 運動控制子系統:機器人的“肌肉” 功能:驅動關節/肢體運動,需精準控制電機轉速與扭矩,是執行層的核心。 ![]() 核心芯片需求: 電機驅動IC:分為直流電機驅動與伺服電機驅動,比如STSPIN32G4(支持EtherCAT總線)、STSPIN830(直流電機驅動,高集成度),負責將控制信號轉換為電機動力。 電流傳感器:實時監控電機電流,防止過載,采用TSC2020(±100V共模電壓,精度±0.3%)、TSC199(低功耗,適合移動場景)。 編碼器:反饋電機位置,保障運動精度,搭配Biss協議編碼器,與STM32G4形成閉環控制。 2.4 通信互聯子系統:機器人的“神經” 功能:實現各模塊(主控制-電機-傳感器)的數據傳輸,需低延遲、高可靠性。 核心芯片需求: 工業總線芯片:用于高實時性場景(電機控制,延遲<1ms),采用ST4E1216(RS485芯片,支持40Mbps速率,±12kV ESD防護);CAN總線用于低速率場景(傳感器數據傳輸)。 無線通信芯片:WiFi/4G模塊用于遠程控制。 2.5 電源管理子系統:機器人的“心臟” 功能:將48V電池電壓轉換為各模塊所需的低壓(5V/3.3V)或高壓(24V),保障供電穩定與續航。 核心芯片需求: 高壓DC/DC轉換器:用于48V轉中壓(如5V/12V),例如ST家的DCP10001Y(100V輸入,1A輸出,1MHz開關頻率,適合電機驅動供電)、L3751(75V輸入,20A輸出,用于大功率電機)。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適的品牌型號。 低壓DC/DC轉換器:用于中壓轉低壓(如3.3V),采用DCP3601(36V輸入,1A輸出,同步整流,效率>90%)。 LDO(低壓差穩壓器):用于給敏感芯片(MCU/傳感器)供電,STLQ015(5V輸入,3.3V輸出,1μA靜態電流)、LDQ40MR(40V輸入,250mA輸出,適合傳感器供電)。 BMS(電池管理芯片):監控電池狀態。 三、 韋爾/豪威的機遇:聚焦視覺感知,搶占核心賽道 韋爾半導體通過收購豪威科技改名為豪威集團(OmniVision),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圖像傳感器廠商,核心優勢集中在CIS(圖像傳感器) 與TOF傳感器——這正是具身機器人視覺感知子系統的“核心器件”。結合機器人的場景需求,豪威集團的機遇可分為三大方向: 3.1 高分辨率CIS:賦能機器人“高清環境建模” 人形機器人需通過視覺傳感器構建實時環境地圖(如工業場景的零件定位、家庭場景的障礙物識別),對CIS的分辨率與動態范圍要求極高。 豪威的優勢產品與匹配場景: OV50A(5000萬像素,1/1.55英寸):支持4K視頻錄制與HDR(120dB),可安裝于機器人頭部“主視覺”,實現遠距離(5~10m)環境細節捕捉,如識別零件表面的微小瑕疵。 OV2311(2000萬像素,1/2.7英寸):低功耗設計(工作電流<100mA),適合安裝于機器人肢體(如手臂末端),用于近距離(1~2m)操作引導(如抓取物體時的姿態校準)。 汽車級CIS遷移:豪威的汽車級CIS(如OV10640)已通過AEC-Q100認證,具備-40~125℃寬溫工作能力,可直接遷移到工業/戶外機器人,解決高溫、低溫場景下的可靠性問題。 3.2 TOF傳感器:支撐機器人“3D空間定位” 人形機器人的肢體運動(如行走、抓取)需實時感知自身與周圍物體的距離,TOF傳感器是實現這一功能的核心器件——需兼顧測距范圍、精度與抗干擾能力。 豪威的TOF產品與匹配場景: OV580(VGA分辨率,測距范圍0.3~10m):采用dToF(直接飛行時間)技術,精度±2%,可安裝于機器人胸部,實現全身周圍環境的3D掃描,支撐避障算法(如避開行走路徑上的桌椅)。 OV7251(QVGA分辨率,低功耗):適合安裝于機器人手部,用于近距離(0.1~1m)抓取定位,如判斷手指與物體的接觸距離,避免用力過度損壞物品。 ![]()
例如,BLDC外圍至少需要6顆MOS,人形機器人十余個關節需要使用BLDC,因此MOS量使用單板上100顆;CAN總線數據傳送需要規格較高的ESD防護器件,以及對于低功耗、高精度Power IC如Buck、LDO,豪威也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客戶。 四、具身機器人電源架構設計 電源系統是機器人穩定運行的基礎,需滿足“高壓供電(電機)+低壓精準供電(芯片)+低功耗(續航)”三大需求。以48V電池為核心電源,可設計如下電源架構: 供電層級與電壓轉換路徑 一級轉換(48V→中壓):通過DCP10001Y(控制/通信)實現高壓到中壓(5V/24V)的轉換,滿足不同子系統功率需求,其中DCP10001Y的 1MHz 開關頻率可減少電源紋波。 二級轉換(中壓→低壓):通過STLQ015/LDQ40MR(LDO)、DCP3601(低壓 DC/DC)將 5V 轉換為 3.3V/AVDD,給MCU、傳感器等敏感芯片供電,STLQ015/WL2855的1μA靜態電流可降低待機功耗。 4.2 架構核心說明 1. 電機驅動供電:采用L3751高壓DC/DC轉換器,輸出24V/48V適配不同功率電機,搭配TSC系列電流傳感器實現過載保護,保障運動安全性。 2. 核心控制供電:DCP10001Y將48V降至5V,再通過STLQ015/LDQ40MR LDO輸出3.3V,給MCU、處理器、通信芯片供電——LDO的低紋波特性(<10mV)可避免電源噪聲干擾芯片運算。 3. 傳感器供電:DCP3601實現高壓到1A低壓轉換,輸出3.3V/AVDD給豪威CIS、TOF等傳感器——AVDD(模擬電源)需獨立供電,避免數字信號干擾模擬感知信號,保障圖像/深度數據的準確性。 五、總結與展望 具身機器人的商業化浪潮已至,其核心競爭力集中在“感知精度”與“運動可靠性”,而視覺感知(CIS/TOF)是決定“感知精度”的關鍵賽道——這正是韋爾/豪威的核心優勢領域。 隨著AI大模型與機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視覺感知將從“看見”升級為“理解”,韋爾/豪威有望憑借其在圖像傳感器領域的技術積累,成為具身機器人產業的核心供應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