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規模變大,人數增多后,一把手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也很難認識所有員工。這時候,一把手必須進行授權,必須借助他人實現對公司的管理。 如果公司缺乏科學嚴密的管理體系,一把手依賴“能人”、“親信”進行公司管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產生藩王。藩王一旦形成,就成了公司的一個毒瘤,即使削藩成功,公司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那么如何預防藩王的產生呢?本文就聊聊一把手和高管之間如何劃分權力,如何相互制約又合作。 1.不要追求民主自由,大張旗鼓地實施制約監督 有些老板修養很好,為人友善,提倡或者默許公司的民主自由氛圍。這種想法很危險。公司和國家不同,國家是全體國民所有,必須尊重民主,而公司是股東所有,是私有產權。(本文只討論民營企業,不涉及國企)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只有力出一孔,才有可能贏得生存發展。 沒有考核,必然產生懈怠;沒有監督,必然導致腐敗。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很多公司在初期沒有把規矩立起來,到了后來再推出任何制度都像是針對某些人,顯得領導和下屬之間出現了隔閡。這也沒辦法了,還是得上,實施監督考核最好的時候是公司成立之初,其次就是現在。 2、老板和高管的分工 叫副總經理、營銷總監、技術總監、財務總監也好,叫COO、CMO、CTO、CFO也好,高管們確實要負責某一塊工作,但不等于說,這塊工作就是他說了算,就是他獨立完成。 公司明年的銷售目標是銷售總監定還是總經理決定? 公司明年的團隊規模是人力資源總監定還是總經理定? 公司明年的預算由總經理定還是財務總監定? 各位高管要提報方案,但最終還是總經理拍板。一把手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各個高管要翻譯出自己對應工作的目標,并想方設法實現它。 例如,總經理(這里假設總經理代表股東會意見)認為公司主營業務在未來三年將迎來市場紅利,需求旺盛,給公司定下了每年增長至少50%的目標。這不僅僅給銷售總監明確了目標,也給其它高管明確了目標,拿財務總監來說,他就要思考,基于公司如此增長速度,公司是否需要融資或貸款,公司需要保持多少現金流才安全,如何籌劃稅務。 一把手最要的工作是決策,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各位高管執行公司決策,實現相關目標,做相關研究、探索;擬訂方案;提供專業性建議(程序、方法等)。 一把手既要領導支持高管們的工作,也要協調督促。相應地,高管們既要把份內工作擔起來,又要自覺接受領導,主動匯報。 3、除了重大事務決策權,一把手還要抓人事權和財務權 一般來說,一把手都會把人事權和財務權抓在手里。 具體來說,人事權包括招聘、解聘、調崗、調薪、獎懲、考核這些事務;財務權包括收款、預算、支付、審計這些。 這么做既可以減輕部門壓力,提高整體效率,也是制約高管們的有效手段。 4、建立信息披露和協作機制,將考核融入薪酬方案 公司要有暢通的信息渠道,互相知道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樣,如何配合。信息披露和協作,可以通過管理系統,經營會議,工作簡報等等這些機制來落實。 薪酬關乎每個人的重要利益,薪酬方案本身就是重要的管理方式。我們可以將高管的薪酬和公司總體業績、協作有效性掛鉤。例如,某公司對高管考核方案為部門業績權重50%,協作有效性權重占30%,公司總體業績權重20%,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5、劃定界限,明確規則,互相尊重 我們前面強調了一把手如何避免被高管架空,實際中,一把手架空高管的情況更多。所以,雙方需要互相尊重和互相制約,明確各自的權力和負面行為清單。 比如招人,哪些崗位部門負責人可以決定是否錄用;用人部門和HR的分工如何。對于開支,什么類型的開支、多少金額的開支,部門負責人可以決定。這個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不斷優化,就會找到雙方的平衡點,兼顧公司管理和部門的能動性。 經典問題:到底能不能越級指揮或越級匯報? 糖老虎的意見:不能越級指揮,但要越級了解。 某公司分為三個管理層級,總經理、總監和部門經理。總經理不能越過總監給部門經理安排工作,但是總經理可以直接參與總監部門會議、年終績效考評。這時候總經理是以看看為主,偶爾詢問,但不做表態。對于發現的問題,總經理是和總監一對一溝通,而不是直接面對經理們發號施令。 直接管一層,向下看兩層,這種做法是在不干涉直接下屬工作,不影響其權威的前提下,掌握更全面真實的信息,避免脫離基層,避免被蒙蔽。 寫這篇文章,我腦海中交織浮現《鹿鼎記》中誅殺鰲拜和蔣委員長越級指揮屢戰屢敗的影視畫面。一把手也好,高管也好,要想公司長治久安,必須顧全大局,尊重規則,尊重各方利益。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