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個有意思的顧客,李大叔拿著體檢報告來問:“藥師,我頸動脈有斑塊,朋友說吃三七粉管用,我吃了仨月,斑塊咋還變大了?” 我接過報告一看,甘油三酯飆到 5.8,再看他舌苔,又白又膩。“您這不是單純的血瘀,是痰濕裹著淤堵,光用三七粉就像用清水沖油污,肯定不行。” 一、先看 “淤堵 + 體質” 再吃藥 這是我跟顧客強調最多的話。同樣是血管堵,有人上火,有人怕冷,用藥差著十萬八千里: 1. 淤堵 + 火氣大 —— 牛黃清心丸 適合:總覺得心里煩躁,舌頭紅得像豬肝,血壓忽高忽低的人。有個做會計的大姐,總說頭暈頭脹,吃了兩周這個藥,血壓穩多了,夜里也不翻來覆去了。 搭配秘訣:如果同時便秘,加服麻仁潤腸丸,每天一次,通淤又降火。注意這個藥含朱砂,連續吃別超過 21 天。 2. 淤堵 + 手腳涼 —— 桂附地黃丸 + 血塞通片 我發現很多老年人冬天特別容易犯心絞痛,就是因為陽虛體質遇冷血管收縮。有個退休工人大爺,用這倆藥搭配著吃,去年冬天沒再犯過胸痛。 用法:早上吃桂附地黃丸溫陽,晚上吃血塞通片通淤,記得用溫水送服,別喝濃茶。 二、被忽視的 “隱形淤堵” 用藥 有些淤堵藏得深,表面看不出來,卻最危險: 1. 眼底淤堵 —— 復方血栓通膠囊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看東西模糊別只想著配眼鏡。有個糖友血糖控制得不錯,突然看報紙有黑影,用這個藥配合葉黃素,一個月后黑影就淡了。 我的建議是:吃這個藥時別吃蘿卜,會影響藥效。 2. 肺部淤堵 —— 丹葶肺心顆粒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冬天總咳嗽喘不上氣,其實是肺動脈有點淤堵。有個老太太用了這個藥,今年冬天沒再住院,爬樓也不那么費勁了。 聯合方案:如果痰特別多,加服氨溴索口服液,化痰又通淤,記得飯后半小時吃。 三、通淤藥的 “增效訣竅” 這是我從老藥師那里學來的經驗,比單純吃藥管用: 吃通淤藥時每天嚼 3 顆山楂,一山楂化淤的勁兒大。有個顧客堅持這么做,三個月后血脂檢查單上的箭頭少了倆。 晚上 9 點用艾葉煮水泡腳 15 分鐘,水要沒過腳踝,泡完立刻擦干。我觀察過,這么做的顧客比只吃藥的,腿腫消退快一倍。 千萬別用茶水送服!有個老爺子覺得吃藥苦,總用茶水送丹參片,結果藥效打了五折,這是血的教訓。 李大叔后來換了藥,用三七通舒膠囊配合二陳丸,一個月后復查,斑塊真的變小了。上周他來買藥,樂呵呵地說現在爬四樓都不喘了。 其實血管淤堵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對 “疏通” 的方法。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不妨說說自己的癥狀,我來幫你參謀參謀。畢竟藥對了,病才能好得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