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常伴隨血栓形成、腦部微循環不暢、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對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產生極大影響。中醫寶庫中的一些經典方劑在腦血管病的輔助治療上獨具優勢,3種名為“再造丸”的中成藥,便能通過抗血栓、改善腦部循環、輔助改善記憶力,為特定腦血管病的恢復提供助力。了解它們的適用場景和使用要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身體功能恢復。 華佗再造丸: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得力助手 缺血性腦卒中在恢復期(發病后1-6個月),患者常見半身麻木、肢體無力,走路時下肢畫圈、手持物不穩,說話含糊吐字不清,反應也稍顯遲鈍,腦部CT可見腦組織缺血灶。此時,華佗再造丸可發揮重要作用。 從成分上看,華佗再造丸含有川芎、紅花等活血化瘀、抗血栓的藥材,天麻、僵蠶等能通絡熄風。藥理研究表明,它能選擇性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障礙和血液流變異常。臨床研究發現,使用華佗再造丸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能有效促進缺血區域血液供應,輔助緩解肢體麻木、語言不利等癥狀。其用法為每次4-8g,每日2次,飯后用溫水送服,以減少對胃部的刺激。但需注意,必須在規范基礎治療(如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不可替代核心治療方案;出血性腦卒中(如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禁用;服用期間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建議每1-2個月檢查一次。 抗栓再造丸:中風后遺癥期改善肢體功能的良方 中風后遺癥期,患者常遺留手足麻木、步履艱難、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問題。抗栓再造丸由紅參、黃芪、膽南星、穿山甲(燙)、人工牛黃等多味藥材組成。其中,紅參、黃芪補氣,水蛭、丹參、三七等活血化瘀,膽南星、人工牛黃化痰清熱。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抗栓再造丸能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受損神經功能的恢復。臨床應用中,對于中風后遺癥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和語言障礙。用法為口服,一次3g(1袋),一日3次。不過,陰虛風動者不宜使用本品,年老體弱者需慎服。此外,由于其含有朱砂,有毒性,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 醒腦再造丸:血管性癡呆(輕中度)的輔助調理藥物 血管性癡呆(輕中度)患者,病程進展相對緩慢,主要表現為記憶力顯著減退,出門常忘路、反復詢問同一問題,計算能力下降,做簡單算術也會出錯,情緒不穩定,時而急躁時而淡漠,腦部MRI顯示腦血管多發缺血灶。醒腦再造丸在此時可作為輔助調理的選擇。 該方中,黃芪、紅參補氣,當歸、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石菖蒲、膽南星化痰開竅,天麻、全蝎、僵蠶等熄風通絡,淫羊藿、枸杞子、何首烏等補益肝腎。諸藥合用,可改善腦部微循環,營養神經,延緩記憶力減退速度,調節情緒。一般口服,一次1丸(9克),一日2-3次。孕婦忌服,且因含有白附子、朱砂、全蝎、豬牙皂、膽南星等有毒性或峻烈之品,需在醫師指導下按規定定量服用。 這3種再造丸針對不同類型的腦血管病,從抗血栓、改善微循環、輔助改善記憶力等方面發揮作用。但使用前務必經中醫師準確辨證,并在神經科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規范治療和康復訓練,才能在改善癥狀、促進功能恢復上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以更好地促進身體康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