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恒通在線提示:《蒙(méng)求》是唐朝李翰(hàn)編著的以介紹掌故和各科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兒童識字課本。全書都用四言韻文,每四個字是一個主謂結構的短句,上下兩句成為對偶,各講一個掌故,總計2484字。
【原文】陸玩①無人,賈詡②非次。
【注釋】①陸玩:字士瑤,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晉時期官員、書法家。
②賈詡:字文和,古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重要謀士。
【譯文】東晉朝廷沒有合適的人才,只好任命陸玩擔任三公的職位;賈詡的才能有限,并不適合擔任太尉的職位。
【典故】陸玩無人:典故出自于《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陸玩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文士,社會聲望很高。恰巧在晉成帝在位的時候,朝中接連有王導、郗鑒以及庾亮等幾位重臣去世,一下子失去了這么多中流砥柱,連皇帝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了。
怎么辦?晉成帝想來想去,于是就想到了名望較高的陸玩,沒辦法,他只得下令拜陸玩為侍中和司空的職務。
陸玩剛剛接到皇帝的任命后,有一位友人來拜訪他,對方向陸玩的升職表示祝賀,陸玩也非常高興,準備好酒好菜款待對方。
兩人喝酒時,只見這位友人舉起一杯酒,灑在了陸玩家中的柱梁上,緊接著,他又閉目祈禱說:“現在缺乏合適的木材,因此這個時候只好用你擔當柱石的重任,希望你不負眾望,一定不要讓房屋發生倒塌的現象呀!”
站在一邊的陸玩聽了哭笑不得,深知這是朋友故意借助柱石的話語來嘲諷自己,于是就笑著說:“我陸玩一定會記住您的金玉良言。”
說完后,他又轉過身來對著其他賓客嘆息地說:“現今朝廷任命我擔任三公的要職,也確實是國家沒有優秀的人才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大家聽了陸玩的自我評價,都認為陸玩言行舉止接地氣,能夠正確恰當地認識自己,也能夠勇于接受批評。
賈詡非次:典故出自于《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晉武帝在位時,有一天,他在閑聊的時候詢問大臣荀勖,問什么樣的人才可以擔任國家三公的職位。
荀勖回答說:“朝廷的三公,是萬眾矚目的對象,位置非常重要,國家中的所有人,也都在關注著這一職位的人選。因此在具體選擇時,一定不能夠將那些不稱職的人提拔上來。想當年魏文帝曹丕在挑選三公人選時,就曾將賈詡這個人放在太尉的位置之上,因為賈詡的才能有限,他的這一做法引起了東吳孫權的嘲笑。”
【賞析】陸玩雖然擔任了重要職務,但他有自知之明,不惜自嘲來化解別人的誤解;荀勖對賈詡的評價也非常準確,認為對方之所以能夠坐上三公的位置,確實是當時曹丕識人不明的結果。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將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才能充分發揮出一個人最大的潛能;反過來,合適的崗位也必須有一定才能的人來擔當,這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