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作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經典意象,有著高潔、堅韌等內涵。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佳作: 東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這兩句詩堪稱詠菊詩的源頭,寥寥十字,勾勒出詩人采菊時不經意間望見南山的悠然,菊花成為隱逸生活的象征。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元稹在秋日籬邊賞菊,既點明了愛菊的緣由,更贊美了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后賦菊》 黃巢以英雄氣魄塑造的菊花形象,并將它引申為革命象征。'百花殺' 的凌厲與 '黃金甲' 的貴氣,賦予菊花前所未有的豪情。 北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贈劉景文》 蘇軾以殘菊自喻,通過 '已無' 和 '猶有' 的對比,暗喻自身品格和堅守。 宋末?鄭思肖: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寒菊》 鄭思肖在宋亡后以菊明志,詩句字面上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也不被北風吹落,實則隱喻對故國的忠誠,將菊花的精神內涵推向新的高度。 明代?唐寅: 故園三徑吐幽叢, 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 盡借籬落看秋風。 ——《菊花》 唐寅筆下的菊花有著濃濃的鄉愁,成了天涯游子寄托鄉思的載體。 此外,寫菊花的名句還有: 塵世難逢開口笑, 菊花須插滿頭歸。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滿園花菊郁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這些流傳千年的詠菊詩句,共同構建了菊花的靈魂與骨骼,它們超越了自然物象,成為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寄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