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無奇中看到細節,在粗陋野鄙中發現美,并將平常之物加以審美化,除了精神之氣,還有幾分人心之真。 審美力讓我們得以逃脫世俗、隔絕物質、擺脫人事、超脫高雅,而倘若偶然放浪形骸時,真會牽絆我們,不至于無邊無界,以凝聚「間」的意境。 「間」即邊界,邊界之外的部分即為「留白」。留白的藝術可以在創作上: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可以在思想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 在此達到哲學自覺的高度。最宏大的聲音往往寂靜無聲,有著超越聽覺感官的至美境界,風吹山谷有回響,流水潺潺有鳴音。最宏大的形象沒有固定形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氣象萬千不拘泥于格局方圓。最宏大的道理簡化便能觸及本質,砸掉高墻走進內院,觸及理的核心。 留白,東方藝術中看似無物的部分,實則有著最豐盈的審美底蘊。它非空白,而是未具象的存在,非缺失,而是另一種完成形態。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完成的壁畫《創世紀》有幾百個人物形象,南宋畫家卻在宣紙上只畫出馬一角、夏半邊,以虛空調動視覺重心,引發殘山剩水的邊角之思。 日本茶道也將留白升華為生活禪的典范。茶道儀軌中「間」的美學至關重要:捧碗與放碗間的停頓、飲茶時的靜默、庭院步石間的駐足,這些儀式化的留白過濾現代浮躁,在一慢再慢中開始冥想。 我們追求的極簡主義、Cleanfit也簡化了設計的元素色彩,在渴望秩序和寧靜中回歸材料的本質。不追逐先鋒裁剪,而是基礎款的高頻復用,以中性色系和質感打造松弛的精致感,甚至是Quiet Luxury。 通過最簡約的表達手段達到最好的表達效果一直是各個不同領域創造者的目的,less is more。 寫詩如此,寥寥數字把意境寫到極致,繪畫如此,在有限的畫幅里征服雙眼,音樂三兩分鐘觸及人類情感,建筑一磚一瓦都在闡述歷史。 審美之「間」,留白之純,虛室生白,最本質也最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