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為了安慰一個人寫的,也不知道他看沒看,真是“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不知道是好是不好 剛看到又翻到這篇文章,想著發到公眾號,也算作品之一。 我感覺一切就像文章內容一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914年12月,愛迪生的實驗室遭遇大火,損失超過200萬美元,其畢生研究的心血幾乎毀于一旦。當時,他67歲,兒子查爾斯在火場中找到他時,他表現異常平靜,而且還讓兒子叫他媽來觀看這場大火,并說道“快叫你媽過來,她這輩子很難見到這樣的場面”。次日,他面對廢墟直言:“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被燒光了,可以重新開始。”令人驚嘆的是,火災后僅三周,愛迪生便發明了第一部留聲機。 有的時候轉念即轉運,有些事沒趕上趟兒、沒做成,未必是有問題,而是逃過一劫。 有句老話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你認為的“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當下轉念,往往就能發現有利的那一面,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 天下沒有筆直的山川河流,彎彎曲曲 起起伏伏才是人生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做什么呢? 第一、 靜觀其變 做好自己的事兒 日常生活工作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守住工作的基本面,守住做人、做事的基本面,做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其他的“無為“處之。無論外界怎么變化起伏,處事不驚,安然若素。 第二、順“勢”而為 有句話,“無所求必滿載而歸”,用老子的思想來說,就是要懂得順勢而為,收獲無為之益。 “順勢而為”是更高級的做事方式。“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通過認真學習、練習才能獲得的能力和狀態,和大道走得更近,越來越順,越來越好。 把有限的能量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既要、又要、還要。”人的能量有限,關注最重要的事,做最關鍵的動作,才能更容易得到結果。 第三、 行者常至 為者常成 該干嘛還干嘛,奔著目標繼續努力,蓄能、聚焦、使勁、做事,只要向著目的地的方向走,往往就能到達目的地。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即使遇到逆境,也依然會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該吃吃該睡睡,該讀書讀書,該學習學習,該逐鹿中原繼續逐鹿中原,該殺伐占取繼續殺伐占取。這樣的人,早晚一天他會出人頭地,東山再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