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也就是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西南的王恭廠發生了一次震驚古今的爆炸事件。這事兒到現在四百年了,還讓人覺得蹊蹺。 官方記錄顯示,死傷兩萬多人,很多死者衣服全沒了,赤條條的躺在廢墟里。近代學者通過各種研究,給出了比較靠譜的解釋,說是地下天然氣泄漏加上火藥庫爆炸造成的復合災害。這件事成了王朝衰落的信號燈。 王恭廠是明朝永樂十八年建的皇家兵工廠,主要生產火藥、槍炮和盔甲,位置在北京內城西南角,離紫禁城就三公里。廠里有個掌廠太監管事兒,下頭十幾個輔助太監,正式工匠六十多人,臨時工不定。每天能產兩噸火藥,庫存上千噸。 這地方本來就危險,明朝中后期管理松散,安全事故不是頭一回了。萬歷三十三年,盔甲廠就炸過一次,但沒人當回事兒。傳教士湯若望來中國時,還提醒過,說火藥和火源放一起,早晚出大事,可惜沒人聽。 爆炸那天早上九點左右,從東北方向傳來吼聲,漸漸到西南角,然后天昏地暗,房屋全塌了。爆炸半徑750米,面積2.25平方公里,東到順城門大街,北到刑部街,西到平則門,南北三四里。塌房一萬九千多間,官方統計死者五百三十七人,但實際遠超這個數,《天變邸抄》說死人上萬,《明季北略》估兩萬。 很多死者衣服被卷走,飛到昌平、密云去。皇宮也受波及,天啟帝朱由校在乾清宮吃飯,巨響后跑去交泰殿,一個侍衛被瓦片砸死。他的兒子朱慈炅剛一歲,受驚后不久死了。 近代學者對這事兒的研究挺多,早年有人說是火藥自燃,但黑火藥威力不夠解釋石獅子飛出城外和衣服被剝的現象。 地震說也提過,北京在華北地震帶,明代地震上百次,那天有5.5級震動跡象,但欽天監沒記錄,天主教堂沒大損,不太像純地震。 隕石說聽著科幻,爆炸前有吼聲和光,但沒隕坑記錄。 比較靠譜的是王巖等學者的觀點,北京地下有天然氣和石油,地震裂縫讓氣體噴出,與火藥混合爆炸,威力相當于兩萬噸TNT。氣體高壓哨聲、沖擊波剝衣服,都能對上。1986年北京研討會基本定調為地震引火藥爆炸,但天然氣說更全面。 爆炸背后的政治漩渦爆炸不光毀了房子,還攪動了明朝的朝堂。那時候天啟帝朱由校在位,他是萬歷帝孫子,萬歷四十八年登基,才十五歲。朱由校不喜歡管事兒,愛做木工,朝政全扔給宦官魏忠賢。 魏忠賢河北人,早年窮得自閹進宮,靠巴結朱由校乳母客氏上位,天啟元年當司禮秉筆太監,兩年后管東廠,組建閹黨,賣官鬻爵,鎮壓東林黨。東林黨是江南士大夫集團,反對閹黨專權,楊漣他們上疏彈劾,結果被抓被殺。 爆炸后,東林黨人借機說這是天人感應,老天警告皇帝。朱由校壓力大,下了罪己詔,承認自己不對,撥萬兩黃金賑災。魏忠賢也慌了,手下李永貞請辭,其他黨羽檢討,閹黨氣焰收了點,東林黨喘口氣。 但半年后,朱由校翻臉,清算上疏的人,東林七君子六個被殺,只高攀龍跑了。一個月后,朝天宮又燒了,朝廷更亂,人心惶惶。這事兒暴露了明朝的腐朽,火藥廠管理爛,位置選得蠢,周圍人多。 爆炸耗了巨資,社會矛盾尖銳,關外后金看準機會進攻。 朱由校天啟七年八月三十日落水病死,二十三歲。弟弟朱由檢繼位,崇禎帝,貶魏忠賢去鳳陽守陵,魏忠賢途中自縊,五十九歲。 閹黨散了,但明朝積弊太深,內亂外患不停。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北京,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明亡。爆炸像第一聲喪鐘,敲醒了王朝的末路。近代看,這不光是災禍,還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制度問題,安全忽視,權力集中,導致小隱患釀大禍。 學者解謎的層層推進四百年過去,謎團沒全解,但學者沒停步。早年《明實錄》《天變邸抄》《酌中志》記錄了細節,死者赤裸、衣物飛遠、石獅子移位,這些用單純火藥解釋不通。 二十世紀,地震局和歷史學家合作,1990年地震出版社出書《王恭廠大爆炸——明末京師奇災研究》,分析了地震因素。 王巖的天然氣說是亮點,他說北京地下油氣豐富,現代勘探證實。地震裂縫噴氣,高壓哨聲是氣體逃逸聲,混合火藥后雙爆炸,旋轉氣流卷走衣服。沖擊波速度快,瞬間剝離布料。這比隕石說靠譜,沒地質坑的硬傷。 其他學者補了靜電說,但證據弱。 國際上,類似事件有對比,比如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也疑似復合原因。國內,華北地震帶活躍,明代地震記錄多,那天雞犬不安、地鳴,都對得上。但欽天監沒報大震,可能小震或沒注意。總之,天然氣+火藥是最接近的解釋,解決了威力大、衣服謎、吼聲等點。 爆炸的影響遠不止明朝,它成了安全事故的典型。現在科技發達,衛星遙感和地質鉆探能驗證,但歷史事件沒法重現。學者強調,多因素巧合釀禍,提醒今天重視工業安全,北京地下管網現在管得嚴,就是吸取教訓。 總的來說,天啟大爆炸是明朝衰落的縮影,從火藥廠隱患到政治風暴,再到王朝滅亡,一環扣一環。近代學者揭開的真相,讓我們明白,自然力和人為失誤結合,多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