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玲 1915年,在福建周寧那片孕育著希望與生機的沃土上,一個男嬰呱呱墜地,清脆的哭聲劃破了寂靜的長空。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湯萬益自幼便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懂事與主見。他開啟了半工半讀的艱辛生活,用那尚且稚嫩的肩膀,毅然決然地為家中分擔起生活的沉重重擔。那時的他,在眾人眼中不過是一個平凡無奇的孩子,又有誰能預料到,多年之后,他會成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傳奇人物呢? 1933年,18歲的湯萬益懷揣著滿腔的熱血與堅定的革命信念,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光榮地加入了葉飛領導的閩東紅軍游擊隊。在隊伍里,他宛如一顆初升的新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短短時間內,他便從一名普通戰士開始了令人驚嘆的逆襲之路。他先是憑借著出色的表現成為了班長,而后又憑借卓越的領導才能擔任了支隊長。在閩東那長達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中,他指揮若定,猶如一位運籌帷幄的軍事天才;他英勇善戰,好似一頭無畏的猛虎。他的戰術靈活多變,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敵人在他面前就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 1934年,國民黨大軍如烏云般洶涌壓境,對閩東蘇區展開了瘋狂的“圍剿”。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湯萬益宛如一位無畏的“孤勇者”,挺身而出,守護著這片土地和人民。夜晚,他親自帶領戰士們突襲敵軍據點。面對那三米高、冰冷且堅硬的高墻,他毫無懼色,雙手緊緊摳住墻面的縫隙,手腳并用,敏捷地攀爬而上。他的身姿矯健如一只黑豹,迅速而又沉穩,直插敵人的心臟。部隊轉移時,他總是毅然決然地站在隊伍的最后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充當堅實的盾牌。他以鋼鐵般的意志,硬生生為戰友們開辟出一條生的道路,讓戰友們能夠安全撤離。 時光悄然流轉到1939年,全面抗日戰爭進入了如火如荼的階段。湯萬益跟隨“江抗”部隊東進,參與了攻打滸墅關火車站、夜襲虹橋機場等一系列著名戰斗。在每一場戰役中,他都如同戰場上的戰神一般,如同一把銳利無比的寶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他指揮有方,戰術精妙,打出了一場場堪稱經典的精彩戰役。憑借著赫赫戰功,他一路提拔升任營長。同年11月,部隊轉戰蘇北,在郭村、半塔集等惡戰中,都能看到他沖鋒在前、奮勇殺敵的矯健身影。他那勇往直前的氣勢,讓敵人膽寒。 然而,戰爭總是殘酷無情的。在一次慘烈的遭遇戰中,湯萬益帶領隊伍從敵人后方發起突襲,瞬間殺得敵人哭爹喊娘、狼狽逃竄。敵人在他的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四處奔逃。可就在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的緊要關頭,一顆罪惡的子彈呼嘯而來,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貫穿了他的一只眼睛。他永遠地失去了那只眼睛的光明,眼前只剩下無盡的黑暗。從那以后,老鄉們親切地稱呼他為“瞎子營長”。這看似簡單的稱呼里,卻飽含著老鄉們對他多少心疼與敬佩啊! 最悲壯的一幕發生在1943年4月。國民黨頑固派與日偽勾結在一起,對蘇南新四軍發起了瘋狂的圍攻。在溧水銅山的反頑保衛戰斗中,湯萬益帶領著戰士們死守山頭。戰場上,子彈如雨點般密集地呼嘯而過,炮火如驚雷般震耳欲聾。湯萬益渾身是血,汗水、血水與泥水混雜在一起,模糊了他的臉龐。但他依舊扯著嘶啞的嗓子,堅定地指揮著戰斗。他們一次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可敵人卻像洶涌的潮水一般,一波接著一波,沒完沒了。當最后一顆子彈打完,湯萬益毫不猶豫地跳出戰壕,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肉搏。他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每一次攻擊都帶著對敵人的仇恨和對勝利的渴望。最終,他倒在了沖鋒的道路上,年僅29歲。據當地老人回憶,那天的槍聲整整響了一天,那密集的槍聲,仿佛是英雄用生命譜寫的激昂戰歌,回蕩在整個戰場上。這場戰斗,成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詭計,可我們卻永遠地失去了這位傳奇英雄……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年僅29歲的湯萬益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從未見過他的親生女兒康新。如今,溧水區影協攝制組不辭辛勞,走遍了他生活、戰斗過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鏡頭仔細捕捉每一處可能留下他痕跡的地方,試圖用影像還原他那短暫卻無比光輝的足跡。攝制組還奔赴各地,在泛黃的檔案里仔細挖掘每一處細微的細節,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位英雄的故事。正如溧水影協主席陳維民所說:“我們拍攝的不僅是歷史,更是那永不熄滅的信仰之光!” 如今,新農村里那一盞盞溫暖明亮的萬家燈火,不正像是英雄們守護下的璀璨星辰嗎?它們在夜空中閃爍著,仿佛在訴說著英雄們的故事。這便是對英雄們最好的告慰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