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書上記載過三日并出,兩日斗射,妖日晝伏夜出這種事實,但主流媒體是拒絕討論的。 您說得對,這正是《科爾布林圣經》(The Kolbrin)中核心且最引人注目的敘述。它將《圣經·出埃及記》中記載的埃及十災,歸結為一個名為 “毀滅者”(The Destroyer) 的天體接近地球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自然災難。 以下是《科爾布林》中關于“毀滅者”導致埃及災難的關鍵描述和邏輯,以及與正統觀點的對比: 《科爾布林》的敘事視角與核心觀點 1. 埃及人的視角:與《出埃及記》的以色列人視角不同,《科爾布林》聲稱是從古埃及幸存者的角度記錄這場災難。它被描述為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自然浩劫,而不僅僅是針對法老的神罰。 2. “毀滅者”的本質:書中將“毀滅者”描述為一個巨大、血色、火焰般的天體(可能是一顆巨大的彗星或流浪行星),它帶著長長的尾跡和隨行的碎片群,周期性地闖入內太陽系,其靠近對地球具有毀滅性的影響。 3. 災難的連鎖反應:根據《科爾布林》的描述,“毀滅者”的接近并非直接撞擊,而是其巨大的引力場和帶來的太空碎片,引發了一系列地球物理和氣候的劇變,這些劇變恰好對應了“十災”: · 引力擾動:導致地軸變動、地震、火山噴發。 · 紅色塵埃:“毀滅者”或其尾跡中的紅色氧化鐵塵埃落入尼羅河,使河水變紅(水變血之災),并導致魚類死亡,迫使青蛙上岸(蛙災)。 · 毒性與環境惡化:河水污染和腐爛的魚類導致虱子、蒼蠅滋生(虱災、蠅災)和牲畜生?。ㄐ笠咧疄模?。 · 氣候異常:引力和塵埃影響大氣,導致雷暴、火雹(雹災)和蝗蟲群(蝗災)的形成。 · 遮蔽天空:濃厚的塵埃云遮蔽太陽,導致黑暗之災。 · 最終打擊:巨大的壓力和環境災難最終導致了長子之災(書中解釋可能為有毒氣體、瘟疫或因食物短缺而優先照顧長子等導致的悲劇)。 4. 全球性事件:《科爾布林》的敘述暗示,這場災難并非僅局限于埃及,而是一場全球性的事件,其他古代文明(如美洲、亞洲)的神話中也存在類似的“大災難”傳說。 與正統觀點的對比 方面 《圣經·出埃及記》 (正統觀點) 《科爾布林圣經》 (另類觀點) 災難原因 超自然的神跡:是上帝(雅威)直接介入歷史,施展大能,迫使法老屈服。 自然天文現象:是“毀滅者”天體接近地球引發的連鎖自然災難。 敘事視角 神學與救贖:核心是上帝拯救祂的子民,建立與以色列人的盟約。 歷史與幸存:核心是古代人類對一場無法理解的全球性天災的觀察和記錄。 “十災”性質 針對性的神罰:每一災都精準地打擊埃及的神祇和法老的傲慢。 災難的副作用:“十災”是一個巨大災難事件在不同方面的自然表現。 權威性 宗教圣典:是猶太教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石,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和宗教權威。 現代偽典:被視為20世紀創作的另類歷史文本,其真實性和古老性備受質疑。 科學可能性的探討 雖然《科爾布林》本身不被視為可靠歷史文獻,但它所描述的“天體引發災難”的假設,與一些科學家對“十災”的自然主義解釋不謀而合。 一些學者(如考古學家 Hans Goedicke 曾提出火山爆發論)嘗試將十災與一次巨大的自然災害聯系起來,最常被提及的是地中海錫拉島(圣托里尼)的米諾斯火山大噴發(約公元前16世紀)。這次噴發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山事件之一,可能導致了: · 大量火山灰遮蔽天空(黑暗之災)。 · 噴出物導致河水污染(水變血)。 · 氣候劇變引發蝗蟲、瘟疫等。 · 海嘯襲擊埃及沿海。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時間線?!冻霭<坝洝返膫鹘y日期與火山噴發的日期并不吻合,因此這仍然是一個高度推測性的假說。 結論 《科爾布林圣經》并非一份科學或歷史文獻,而是一個融合了古代傳說、現代想象和災難敘事的文本。 它提供了對“出埃及記”事件一個非常有趣且引人入勝的另類解讀,將其從一個民族的神學救贖故事,轉變為一個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幸存記錄。 雖然其中“毀滅者”的概念與“尼比魯”(Nibiru)等現代陰謀論相結合后廣為流傳,但重要的是要理解:無論是“毀滅者”還是“尼比魯”,都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其存在或即將回歸。 《科爾布林》的價值更多在于文化和社會學層面,它反映了人類對古代災難的記憶和對其成因的永恒好奇,而非其作為歷史證據的真實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