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吳讓之是清末重要的書畫篆刻家。原名廷飏,字熙載,五十歲后更字讓之。他原籍江蘇江寧,自其父吳明煌起移居儀征,晚年流寓泰州。 吳讓之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顯著,尤其篆隸功力深受世人推崇。其小篆風格圓勁流美,在清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張華勵志詩四屏》是吳讓之的篆書代表作,每幅高118.2厘米,寬37.5厘米,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該作內容為西晉文學家張華(字茂先)所作的《勵志詩》,為一篇勉勵后學進德修業、建功揚名的詩作。 吳讓之出生于1799年,卒于1870年。他原名廷飏,字熙載,后改字讓之,號讓翁、晚學居士等。齋堂名為晉銅鼓齋、師慎軒。 吳讓之篆書作品集 ![]() 他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在書法和篆刻方面得到了包世臣的指導。 在篆刻方面,他最初學習漢印,師法鄧石如并融入自己的理解。晚年時,他的篆刻技藝達到化境,一生刻印數以萬計。 他突破了前人的局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的印文方中寓圓,剛柔相濟。用刀技法多變,或削或披,流暢自然。布局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處理,極盡變化之能事。 《張華勵志詩四屏》的用筆特征顯著區別于前代篆書傳統。線條中段多呈斂腰之勢,起收則露鋒銳出,明顯受到漢代“倒薤篆”弧曲飄拂筆法的影響。 在書寫過程中,吳讓之強調運腕的靈活性,使轉處方圓并濟。尤其在橫折筆畫中形成外方內圓、骨力內含的特殊效果。這種筆法突破了秦篆勻稱圓轉的定式,為篆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結構方面,吳讓之的篆書體勢展蹙修長,疏密對比明顯。他注重字形的整體布局,使每個字都具有穩定感和美感。 吳讓之篆書《張華勵志詩》四條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