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說:“我們的人生往往因為看見一條船而忽略了一條河”。
不同層次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自然結果就不相同。
認知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認知越高的人,層次越高,反之亦然。
《道德經》中有句很經典的話:“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這就是層次的差異,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花時間在這3件事上,希望你沒有!
王家衛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span>為窮鄰居兒子斷了未來而感慨,為富鄰居命喪黃泉而無奈。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總是糾結于過去的痛苦,而應該學會釋懷。人生還有那么多美好,放下過去,擁抱美好的未來才是人生的真諦。這四個仇人,曾經用自己的權勢,對他各種打壓,甚至干擾他妻子的工作,一度給他們家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和傷害。他把仇人的姓氏,合成四個字,牢牢記在心里,也因此,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整個人都充滿了戾氣。直到后來,遇到了星云大師,一次促膝長談之后,他豁然開朗,決定放下過去的怨恨,與自己和解。《肖申克救贖》中的安迪,明知道自己被陷害,在經過最初的痛苦后,他沒有去抱怨,沒有去仇恨,而是想方設法以自己的智慧,逃出了監獄。《增廣賢文》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嘴巴,但可以控制自己,也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世間很多矛盾和問題,都來源于不負責任的言論和以訛傳訛。東漢名將馬援的侄子馬嚴、馬敦喜歡在背后議論別人,而且結交的都是一些輕薄子弟。馬援南征交趾時,深知官場險惡的他,曾特意從軍中寫信告誡他們說:“我希望你們以后聽到別人的過失,就像聽到父母的名字一樣,耳朵可以聽,卻不可以從自己的嘴里說出來。愛議論別人的長短,胡亂評論正當的禮法,這是我最不喜歡的行為。你們都應該知道這種行為的壞處,現在我之所以還要再提醒你們,就是希望你們終生不要再犯?!?/span>但也正是這份告誡書信,馬革裹尸尚未還的馬援被仇人梁松構陷,被當時的皇帝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有人說:“是非就像一只張開翅膀的火烈鳥,越飛越高,呼嘯著,帶著毀謗和毀滅的力量,毀滅一切,直到自己燃盡灰飛煙滅?!?/span>老和尚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渡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格言聯壁》有言:“怒是猛虎,欲是深淵?!?/span>當一個人情緒失控,亂發脾氣時,理智全失,就仿佛猛虎出籠,最終只會傷人傷己。此外,人一旦亂發脾氣,不懂得克制,思維就會徹底淪為壞情緒的奴隸。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和困境都是因為控制不住情緒,亂發脾氣導致的。司機被罵地惱了,從車上下來,和外賣小哥扭打在了一起。誰知外賣小哥被打之后,掏出一小刀,直接在司機背后刺了幾下。一時的口舌之爭,一時的情緒失控,造成了可怕的后果。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多少人因發一時無法控制脾氣,與人發生口角,最后釀成大禍。富蘭克林曾經說:“憤怒從來都不會沒有原因,但沒有一個是好原因?!?/span>當脾氣上來時,先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沉默并克制三十秒。“每一種憤怒的背后,都隱藏著我們的期望和需求,表達憤怒,就是充分地將這些期望和需求表達出來?!?/span>學會以少發脾氣,非暴力的方式去溝通,表達訴求和期望。如果順利解決問題,萬事大吉;若是不成,也沒什么,換個方式重新來過。千萬不要在情緒失控情況下,喪失理智,做出讓自己后悔萬分的事情。層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遇爛人不糾纏,遇爛事不糾結。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它承載萬物的地位。”正如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的那樣:“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愿你歷經風雨,仍待人寬和,溫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