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常林帶經 高鳳漂麥 【釋義】常林,字伯槐,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員,曾任大司農、光祿大夫。封高陽亭侯。死后追贈驃騎將軍,謚號貞侯。帶經指常林本性好學,耕田鋤地時也帶著經書學習。 高鳳,字文通,南陽郡葉縣(今河南平頂山市葉縣)人。東漢名士。專注經書誦讀,終身不仕。漂麥指庭院中曝曬麥子,天降暴雨,院內的積水把麥子都飄起來了,他還在專心讀經,沒有感覺到。后世有個詞叫“高鳳篤學”即指此事。 【典源】《三國志·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常林字伯槐,河內溫人也。年七歲,有父黨造門,問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雖當下客,臨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裴松之注引《魏略》:“林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學,漢末為諸生,帶經耕鉏【音鋤,同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典源】《后漢書·逸民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鄰里有爭財者,持兵而斗,鳳往解之,不已,乃脫巾叩頭,固請曰:'仁義遜讓,奈何棄之!’于是爭者懷感,投兵謝罪。鳳年老,執志不倦,名聲著聞。太守連召請,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應為吏,又詐與寡嫂訟田,遂不仕。建初中,將作大匠任隗舉鳳直言,到公交車,托病逃歸。推其財產,悉與孤兄子。隱身漁釣,終于家。 【評說】“常林帶經”、“高鳳漂麥”都是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三國時期的常林把經書帶到田里,利用休息時間誦讀;而東漢的高鳳讀經入迷到曬的麥子被雨水浸漂都不知道。難得的是高鳳雖是名儒,但并不為仕。 |
|
來自: 昵稱503199 > 《蒙求解讀+一筆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