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季珪士首 長孺國器 【釋義】崔琰(?—216),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故城)人。東漢末年名士。司徒崔林從兄,丞相曹操謀士。崔林和陳群稱贊崔琰是冀州最出類拔萃的人才。韓長孺(?—前127),又名韓安國。梁城安(今河南商丘民權)人。西漢大臣、將領。國器指天子稱贊韓安國是治國的人才。 【典源】《三國志·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年二十三,鄉移為正,始感激,讀論語、韓詩。至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玄受學。學未期,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玄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時谷糴【音弟】縣乏,玄罷謝諸生。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兗、豫之郊,東下壽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太祖為丞相,琰復為東西曹掾屬征事。初授東曹時,教曰:'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明帝時,崔林嘗與司空陳群共論冀州人士,稱琰為首。群以'智不存身’貶之。林曰:'大丈夫為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 【典源】《史記·韓長孺傳》:“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城安人也,后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安國為人多大略,知足以當世取舍,而出于忠厚焉。所推舉皆廉士,賢于己者也。于梁舉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國器。” 【評說】崔琰的從兄崔林與陳群聊天,崔林認為崔琰是冀州士人中最出類拔萃者,而陳群認為太聰明的人是很難在這個世間立身的。韓長孺被天子稱贊是國之棟梁之才。這種“士首”、“國器”的說法,只是對他們才華、能力的認可,但是否被當權者容忍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
|
來自: 昵稱503199 > 《蒙求解讀+一筆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