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企業家說: “以前華為都是末位淘汰制,后來發現華為末位淘汰的全是員工,把員工每個月干掉10%,發現沒有用。” 這話聽著挺扎心,卻揭開了管理中的一個殘酷真相——有些企業拼命“優化”員工,問題卻出在更高層。華為早期也走過類似彎路,但人家醒悟得早。淘汰普通員工就像割韭菜,一茬接一茬,根子里的土壤問題根本沒解決。 華為后來為什么調整策略?因為他們意識到:真正的瓶頸往往不在執行層,而在決策與機制。光靠換人,解決不了系統性問題。2016年任正非公開反思說:“華為要減少制度成本,不能只壓榨員工。”數據也證明,無效淘汰反而增加內耗、降低凝聚力。 你看,好的組織從來不是靠“砍人”進步的。亞馬遜、谷歌也實行過末位淘汰,但后來都大幅軟化處理。為什么?因為人不是機器零件,隨便換一個未必更匹配。團隊效能取決于協作、文化和領導力,而非簡單的人力置換。 很多公司至今還迷信“鐵腕管理”,動不動就搞末位淘汰。結果呢?優秀人才心寒跑路,留下的要么是聽話的庸才,要么是擅長甩鍋的“老油條”。組織越來越僵化,創新能力不升反降。 說到底,管理不是擰螺絲,而是修生態。土壤肥了,莊稼自然長得好。與其動不動“淘汰”員工,不如反思流程合不合理、目標清不清晰、領導帶得對不對。人用對了,每個人都是資源;用錯了,再淘汰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各位讀者你們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國企末位淘汰制# #MCN微頭條伙伴計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來自: 小飛俠cawdbof0 > 《研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