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腰背痛的患病率高達85%,其中有15%左右的患者因腰背痛而致殘。 引起腰背痛的常見疾病包括腰肌勞損、骨質疏松癥、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等。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是引起腰背痛的常見原因。 骨質疏松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70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很常見,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病率高達18%。 強直性脊柱炎在我國發病率約為0.3% ,雖然發病率不算太高,但是患病人數也超過4000萬,且誤診率高達70%,3年的致殘率約為45.5%,5年的致殘率高達70%。 艾灸是很好的調理方法 艾灸是國人最為熟知的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在我國至少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孟子·離婁篇》說:“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醫學入門》也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血、祛寒濕的功效,適用于風寒濕痹、肌肉酸痛、關節四肢疼痛等癥。 常見的艾灸有艾條灸、艾炷灸、艾盒灸、艾箱灸、隔物灸等。其中艾條灸、艾盒灸操作簡單,可以自己在家中進行。 艾灸3個穴位可調理腰背痛 腰背痛常見的中醫辨證分型有肝腎虧虛、風寒濕痹、氣血兩虛、氣血瘀阻,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進行調理,艾灸調理腰背痛常用的3個穴位: 腎俞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艾灸腎俞穴可以增加局部以及腎臟內部的血流量,從而增強腎臟功能,腎臟功能強大了,就可以對先天之本起到更好的養護效果,保證人體精力充沛,從而起到防治各種病痛、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等功效。 腰陽關穴:在腰后正中線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之處。 灸腰陽關穴可以補陽益腎、活血化瘀、驅寒除濕,女性適當艾灸腰陽關穴對婦科疾病具有溫通調理作用。 委中穴:俗話說“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治療腰背痛的一個要穴,位置在腘橫紋中點的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中間處。 艾灸委中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散瘀活血、舒筋通絡、清熱解毒的作用。 針對以上3個艾灸穴位的具體操作方法為:把艾條一端點燃后,在距離穴位皮膚2~3厘米之處進行艾灸即可,以局部有溫熱感為宜,每次可以連續艾灸20~30分鐘,一直灸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 飲食調整 飲食法則1:抗炎飲食 抗炎飲食,是關節炎最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在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和兒童特發性關節炎中已取得一定療效,強直性脊柱炎也是慢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第一主張就是抗炎飲食。 水果和蔬菜、維生素C攝入量減少的人群患關節炎的風險增加。“所以患者如果想通過飲食療法改善癥狀,減少藥量,可以嘗試改變飲食結構。” 黃閏月支招,可多吃蔬果、海鮮、五谷雜糧、堅果和橄欖油,以及少量的牛肉和乳制品。 飲食法則2:低淀粉飲食 腸道菌群失調與強直發病密切相關,因此推薦患者實行低淀粉飲食法,也就是減少面包、土豆、蛋糕等面食攝入。 有文獻報道,腸道菌群中的克雷恩伯菌可能是強直的誘發因素。 腸道中的菌群主要是依賴淀粉的攝入得以生存,因而減少淀粉的攝入,減少腸道中菌群數量,達到調節腸道菌群的目的,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益的。 此外,也有相關研究證明,面包、土豆、蛋糕等面食攝入減少,可減輕患者的炎癥和癥狀。 飲食法則3:戒煙免酒補維生素 飲酒會激發患者服藥兩大風險。在腰背強直治療中,甲氨蝶呤是強直治療常用藥,其最常見、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就是肝毒性, 且會因為酒精的攝入而增加,從而增加了肝損傷發生的風險;非甾體類消炎藥是強直治療的基石,其最多的副作用是消化道潰瘍,而飲酒會引起消化道黏膜糜爛,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明顯增加。 “強直患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我們勸告他們,即使再重要的應酬,也要想辦法推掉杯中的酒。 嗜煙可導致患者C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升高。有研究表明,吸煙的強直患者發病更趨于年輕化、病情活動度更高、功能障礙更明顯、影像學上的炎癥活動和結構損害更嚴重、生活質量更差。 維生素A、維生素D缺乏可損害骨骼,強直患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多存在于魚肝油、動物內臟和綠色蔬菜中。 有研究證明骨密度的降低與疾病活動度和炎癥指標密切相關,10%~62%的強直患者伴有繼發性骨質疏松,所以患者在平時的飲食中要重視補充維生素D和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