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深處時光敘事 在新疆廣袤的戈壁綠洲間,兵團一師三團的故事,是從1956年3月12日那聲墾荒的號角開始的。彼時,它有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勝利二場”,而它的血脈里,早已流淌著英雄的基因。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回溯過往,這方土地的根脈深植于烽火歲月:抗日戰爭中,它是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七一八團,在槍林彈雨中守護家國;解放戰爭時,它化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步兵第五師十四團,跟著勝利的旗幟馳騁疆場。當硝煙散盡,這群身著軍裝的戰士放下鋼槍、拿起鋤頭,帶著“屯墾戍邊”的使命,在這片荒蕪土地上扎下了根。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建場之初,開拓者的身影從四面八方匯聚。農一團調來的兩個連帶著成熟的墾殖經驗而來,國防部隊轉業指戰員仍保持著軍人的堅毅,南疆軍區生產管理處前進農場的隊伍攜著農耕技術支援,農一師的工程技術人員規劃著農場的未來,還有滿懷熱血的河南支邊青年,把青春的汗水灑進泥土。1963到1964年間,2958名上海知青背著行囊跨越千山萬水,他們帶著江南的靈秀與朝氣,和老軍墾們一起,在戈壁上筑起了生活與希望的堡壘。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時光流轉中,三團的名字隨時代變遷,卻始終不變那份堅守。1959年,它更名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第一總場勝利七場”;1969年,定名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第三團”,“三團”的印記從此深深烙下;1975年,它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農墾三團”;1982年,隨著兵團建制恢復,又改稱“農一師三團”;2012年,正式定名“第一師三團”。2020年1月,阿拉爾市甘泉鎮掛牌成立,“團鎮合一”的新體制,讓這片土地在傳承中迎來了新的發展篇章。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從荒蕪戈壁到綠洲良田,從單一農墾到多元發展,兵團一師三團的每一段歷史,都是開拓者用熱血與汗水寫就的贊歌,在大漠深處,久久回響。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