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州傳奇 在天山支脈喀拉鐵克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部邊緣,有一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兵團一師二團,這里是“戈壁灘里的小江南”。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956年2月,在國家屯墾戍邊的號召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二軍步兵第五師十四團(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就地轉業,組建了勝利三場,也就是一師二團的前身 。那時,這里荒無人煙,“風吹石頭跑,遍地砂石灘”。拓荒者們住地窩子、喝鹽堿水,靠著雙手和簡陋工具,挖渠引水、開墾荒地。隨后,來自河南、湖北、上海等地的青年以及南京軍區復員轉業的指戰員紛紛響應號召,投身這片熱土,讓這里有了人氣與活力。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959年1月,勝利三場劃分為勝利四場和勝利五場;1962年4月,二者又合并為勝利四場;1969年7月,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二團” 。在之后的發展中,雖經歷了建制變更,但二團人建設邊疆的決心從未動搖。1982年6月,農一師恢復建制,二團也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長期與惡劣自然環境斗爭,二團人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種植經驗。這里盛產棉花、水稻、紅棗、核桃,是國家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1990年,一連水稻班班長蔣玲芝憑借出色的水稻種植技術,獲得兵團“勞動模范”稱號,被譽為塔里木“糧王” ,她的事跡激勵著更多人投身農業發展。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隨著時代發展,二團不斷創新進步。2019年12月,新井子鎮設立,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昔日的鹽堿灘變成了綠樹成蔭、百業興旺的現代化城鎮。這背后離不開無數建設者的付出,其中苑小靜便是杰出代表。2007年,從新疆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的她來到二團 ,從連隊技術員做起,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參與多個農業項目。她主動參與“長絨棉新品種新海36示范推廣項目”,每周到田間查看棉花生長,最終實現畝均400公斤的好成績,在“豎井排鹽”項目中,她帶領團隊起早貪黑,成功治理鹽堿地,讓其變成公園,該項目也榮獲師市科學推廣及技術革新獎一等獎 。苑小靜獲評“最美公務員”,成為兵團人的驕傲。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兵團一師二團從戈壁荒灘到現代化城鎮的蛻變,是兵團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見證,未來,二團也將在新時代續寫輝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