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這篇精彩的文章來自于安徽蕭縣中醫人張朝陽老師,讀罷令人蕩氣回腸,酣暢淋漓。文章不僅高度解析了“百病由心起”,又給出了有效的中醫方案“也可由心解”。 情緒,確實在悄悄的影響我們健康,在臨床上,無論中醫西醫,情緒已經成為影響醫學療效的顯要因素。連西方醫圣希波克拉底都說:有時治愈,常常安慰。所以,在治病過程中,千萬不能忽略情緒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當大公雞看到張朝陽老師發來這篇文章時,就在第一時間編輯整理發布出來,以饗讀者。 張朝陽老師也是大公雞報曉《踏訪100位民間中醫》系列報道的第45位。本文的原創版權和所有著作權限均屬于張朝陽老師,但為了保護張朝陽老師的原創版權,暫由本號聲明原創,所有責任權限和原創版權均屬于張朝陽老師,本號可以隨時取消原創標識。 情緒如何悄悄影響你的健康? ——中醫視角下的身心對話 張朝陽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個既古老又時髦的話題:情緒和健康的關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一緊張,就會胃疼; ● 一生氣,就覺得頭暈腦脹; ● 一場大悲傷之后,感覺自己像生了一場大病。 這其實不是你的錯覺。我們的老祖宗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里就說得明明白白:“百病生于氣也”。今天,我們就從中醫的角度來解密,情緒這把“看不見的鑰匙”,是如何打開疾病大門,又如何能幫助我們鎖上它。 一、情緒的“能量”:中醫怎么看? 在中醫眼里,人不僅僅是一堆骨骼血肉,更是一套精密的能量系統。 最重要的能量,就是“氣”。氣就像身體的“快遞小哥”,負責把血液、營養送到全身,維持我們的體溫、抵抗外敵。 而我們的情緒,就是指揮這些“快遞小哥”的總司令。 舉個例子: ● 當你怒發沖冠時,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氣都往上沖了,所以會面紅耳赤、頭暈目眩。 ● 當你思慮過度,為工作愁禿了頭,“思則氣結”,氣機就堵在了中間,你就會茶飯不思、腹脹難受。 ● 突然被嚇一跳,“恐則氣下”,氣往下走,可能就…腿軟想上廁所了。 你看,每一種情緒,都對應著氣的一種運動方向。短期的情緒,身體還能調節。但如果長期沉浸在某種情緒里,氣的運行路線就會徹底亂套,最終損傷對應的臟腑。 這就是《黃帝內經》里著名的理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它不是在說生氣就直接把肝弄壞了,而是指長期、過度的情緒,是導致相應臟腑功能失調的重要根源。 二、現代人的困境:為什么我們“情志病”越來越多? 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但壓力也大了。工作問題、家庭瑣事、社會內卷…我們的情緒就像一根時刻繃緊的皮筋。這些持續的壓力、焦慮、抑郁,在中醫看來,就是持續的氣機紊亂。氣堵在哪里,哪里就容易生病。 ● 氣堵在咽喉,總覺得有東西卡著,吐不出咽不下,叫“梅核氣”。 ● 氣堵在胸部,乳房脹痛,時間長了可能形成“乳腺增生”。 ● 氣堵在腹部,子宮氣血不暢,容易形成“子宮肌瘤”。 這些都不是憑空想象。臨床上有大量的案例發現,通過有效的情緒疏導和心理干預,一些患者的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實體腫塊,在沒有任何藥物和手術干預的情況下,竟然得到了顯著的縮小甚至消失。 這強有力地證明了:情緒,是我們身體里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最強大的“藥”或者“毒”。 三、給自己開一劑“心藥”:如何管理情緒?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最關心的是:那我該怎么辦?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別擔心,管理情緒不是要我們變成沒有喜怒哀樂的機器人,而是要學會“疏通”而不是“堵塞”。 這里給大家分享幾個簡單易行的“疏通氣機”小方法: 1、“說出來”或“寫出來”:找信任的朋友傾訴,或者準備一個日記本,把煩惱寫下來。這就是在給情緒的洪流找一個安全的出口,而不是讓它在你體內泛濫成災。 2、深呼吸:最簡單的“調氣”法:當你感覺情緒上來時,先停下來,做五次深長的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鼓起來,呼氣時肚子凹下去。這能直接安撫我們的自主神經,把亂跑的氣“收”回來。 3、動起來:讓身體帶動氣流: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溫和的運動是最好的“理氣藥”。身體動起來了,郁堵的氣血也就自然跟著通暢了。 4、接觸自然:吸收天地清氣:周末去公園走走,抱抱大樹,看看山水。大自然有最強的療愈力,能幫助我們清空心里的“垃圾”。 最重要的是轉變一個觀念:生病了,不要只盯著那個疼痛的部位。不妨回過頭看看自己的生命歷程,是不是有什么一直沒解開的心結?是不是長期處于某種壓抑的情緒里? 治病不如治人,治人不如治心。 當我們開始理解并關愛自己的內心世界,身體的自愈潛能往往會被無限激發。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分享:“病由心起,亦由心解”。 科學在不斷證明,情緒與健康緊密相連。中醫古老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和管理身心的高維地圖。希望大家不僅能從今天的內容里學到知識,更能從此開始,多一份對自己情緒的覺察與慈悲。 學會敬天愛人,更要學會尊重和疼愛自己。因為最終,能真正守護你健康的,首先是你自己。 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