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中醫稱為“頑癬”。頑固難愈。大多發于頸項部,肘窩、胳窩、前臂、小腿、后腰部、會陰和肛門周圍亦是多發地帶。多表現為皮膚上出現聚結性扁平丘疹,呈圓形或多角形,大小如粟粒或高粱粒,沿皮脊方向擴延,狀似席紋,皮膚變厚變硬,呈苔癬狀,劇癢。病因多由情志不遂,悶郁不舒,心火過旺,以致氣血運行失調,凝滯于皮層。也有因脾臟濕熱,復感風邪,蘊阻肌膚而發病。治療的辦法,可內治外治一起上。外治可采用《中醫皮膚病學簡編》巴黃散。巴豆辛熱有毒,藥效峻猛,原是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等的良藥,但若外用,可治惡瘡疥癬。雄黃辛溫,行氣力強,解毒殺菌,燥濕祛痰。常被醫生用于外治疥癬、禿瘡、纏腰火丹、蟲蛇咬傷等。每日涂患部3-4次,每次1-2分鐘,直至癢感減退為止。 議: 具體方法(外用) 1.藥膏制備 ·取巴豆(去殼)1-2粒搗碎,與雄黃粉(約0.5 克)混合,加入少量凡士林或植物油調成糊狀。 ·涂抹于患處前,需用溫水清潔皮膚并擦干。 2.局部濕敷 ·將巴豆油(需經專業炮制)與雄黃按1:20比例稀釋于無菌水中,浸透紗布后敷于皮損處,每次不超過10分鐘,每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