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陽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甲乙同氣,甲木不降,則寸脈澀,乙木不升,則尺脈弦。甲木上逆,而克戊土,法當痛見于胸膈,乙木下陷,而克己土,法當痛見于腹脅。木氣枯燥,是以其痛迫急。肝膽合邪,風火郁發,中氣被賊,勢難延緩,宜先用小建中湯,膠飴、甘、棗,補脾精而緩急痛,姜、桂、芍藥,達木郁而清風火。若不差者,仍與柴胡,再瀉其相火也。此申明首章腹痛者,加芍藥之義。 1 甲乙同氣?甲木少陽,乙木厥陰,甲木為膽,乙木為肝。少陽為厥陰之表,厥陰為少陽之里。甲乙二木,互為表里,同氣相應。甲木病則見乙木郁陷,乙木病則見甲木經證,是為同氣相應。 2 寸為陽而尺為陰,寸脈浮而尺脈沉。左寸候心,而君相同氣。右寸候肺,而火逆刑金。 外感傷寒,寸陽脈澀,是少陽經病,甲木不降也。甲乙同氣,互為表里,同氣相應,而陰脈弦,乙木不升,陷克脾土,法當痛見于腹脅。先用小建中湯,治其內虛之腹痛,緩急而止痛。不愈者,與小柴胡湯,調和陰陽,柴芩清外感少陽之經熱,補汗出衛泄之里虛。 3 本條提綱,是申明首條提綱主癥,或腹中痛者。加減,若腹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芍藥瀉甲木而清相火,息風燥而止腹痛。也是上條血弱氣盡,邪高痛下之義。 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有飴糖,味甜故也。小柴胡湯,有嘔證者,就是小柴胡湯證。 4 少陽者,陽少之經,陽之初始,故少陽脈細。少陽經病,相火升泄,則見陽澀,火泄里虛,而見陰弦。脈細與弦者,細者不緊,緊而細者則為弦,弦者,緊細如琴弦也。細為少陽之陽弱,弦為乙木之虛陷。 論脈:脈細、脈弦、脈緊者,此三脈比較接近,但也有別,稍微疏理一下,細脈不緊,細而又緊,此為脈弦;粗而緊者,此為脈緊。緊脈為寒,浮緊為外寒,沉緊為內寒。 5 甲乙同氣,以助理解。(有全書電子版搜關鍵詞“甲乙同氣或肝膽同氣”。) 少陽一: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師解:肝病頭目眩,肝膽同氣也。95頁:《素問/標本病傳論》:肝病頭目眩脅支滿,肺金克肝木也。 413頁:臟結、太陽百二十:肝膽同氣,寒熱往來,而生煩者,膽木之陽復也,寒熱不作,而反靜者,肝木之陰勝也。 熱入血室、少陽十九:以肝主血,心主脈,肝膽(甲乙)同氣,君相交通,故血熱而心病。當刺厥陰之期門,瀉其經中之實熱,以散血室之瘀蒸也。(婦人篇同) 厥陰二十六:吳茱萸湯。是少陽、陽明之病,而見之厥陰者,肝膽同氣也。緣肝脾寒陷,故膽胃沖逆如此,宜吳茱萸湯 五臟風寒五: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經脈”:膽足少 陽之經,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肝膽同氣,陽盛則怒,陰盛則悲也。(甲乙同氣,此皆甲木上逆之病。) 奔豚二:肝膽同氣,木氣上沖,膽木不得下行,經氣郁迫,故往來寒熱。 《傷寒說意》少陽壞病結胸痞證:若五六日,譫語不止,宜刺期門,以瀉厥陰,肝膽同氣,瀉肝即所以瀉膽也。 《長沙藥解》柴胡:肝膽同氣,柴、芩清少陽經中之熱,亦即清厥陰血室之熱也。 少陽十: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甜故也。 素慣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桂、甘、飴、棗之甜,最動嘔吐也。 1 嘔家:平素患有惡心、嘔吐的病人。 素慣嘔家,不可與建中湯,以桂甘飴棗之甜,最動嘔吐。此也是建中湯之禁忌。因藥味甜,故易動嘔。(味甘補中也滯中,所以動嘔) 論:桂枝湯也有,酒客之禁忌,甘味動嘔。大建中湯主證,嘔不能食,又能用之大建中,故要注意,嘔與嘔家之別。 少陽十一:服柴胡湯己,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 服柴胡湯己,半表之熱清,應當不渴,渴者,胃腑燥熱,屬陽明也。以法治之,去其燥熱,則胃病不成矣。 1 服柴胡湯,有柴胡與黃芩,半表之經熱已清,相火下降,不在刑肺,應當不渴。渴者,屬陽明胃腑也,此是少陽經病之熱,已陽傳明胃腑也。胃熱熏沖,肺胃津枯,所以口渴。以法治之,去其燥熱,則胃病而不成腑實也。 以法治之:雙解經腑,是用大柴胡,用過小柴胡,就是調胃承氣湯,則不成陽明腑實大承氣證。 2 少陽入陽明,有兩條提綱的證狀,說明少陽入陽明。 一是本條,柴胡湯后,渴者,屬陽明。 二是大柴胡湯:傷寒發熱,汗出當解而反不解?入陽明也,經腑雙解。 ![]() 少陽十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于黃芩湯內加半夏、生姜,余依黃芩湯服法 太陽與少陽合病,少陽經氣郁而克戊土,土病而下脘不容,自下利者,與黃芩湯,甘草、大棗,補其脾精,黃芩、芍藥,瀉其相火。恐利亡脾陰,以致土燥,而入陽明也。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降胃逆而止嘔吐也。 1 太陽與少陽合病者,是二陽之經病。少陽不降,而木病克土,則中焦不通。肝膽同氣,則乙木郁陷,不能左升,而行其疏泄之令,所以下脘失斂而不能容,故自下利。 少陽經氣郁而克戊土者,即少陽外感病,五行之理,木病克土。是甲木先病,而后克戊土。胃腸為腑,腑主容受,而肝膽同氣,甲木上逆則乙木下陷,乙木下陷而生風,必行其疏泄,所以自利。此屬少陽經病,黃芩湯者,黃芩、白芍,瀉其相火,而解少陽,甘草,大棗,補其脾精。 叫自下利,不是虛寒脾陷腹瀉便溏的虛寒泄利。此是自下利者,是利亡脾胃津液,以致土燥,則少陽傳經,而傳入陽明也。叫利亡脾陰,則陽明陽盛,而入陽明也。此即二陽之經病,傳陽明腑實也。 2 若嘔者,是上焦不通,膽胃不和,互相干礙也。加半夏生姜,降胃開路,調和膽胃也。 3 太陽與少陽合病,都是經病。此也就是一有感冒,就有下利或嘔吐證也。 感冒嘔吐下利者——葛根湯加半夏湯,此是太陽與陽明二經合病,也是經病入腑。 感冒嘔吐下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此是太陽與少陽二經合病,也是經病入腑。 4 原來一直糾結,太陽與少陽合病,有沒有表證,怎么解表?現在突然明白,少陽病,就是里氣之偏,治是和解,不用糾結有沒有表證,要不要解表?而黃芩湯者,也是和解之方也。 5 本條是少陽病,自利亡陰,則轉陽實。《長沙藥解》黃芩:黃芩湯,下利亡陰,則少陽轉陽明,下利亡陽,則少陽轉太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