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一堵,毛病就來:氣堵了胸悶心慌,血堵了痛經(jīng)腰痛,濕堵了渾身發(fā)沉,寒堵熱堵更是讓人又怕冷又上火 —— 其實很多瘀堵不用吃藥,記住 4 個穴位,日常按一按,就能幫身體 “打通通道”,遠離憋悶不適。 中醫(yī)說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氣、血、濕、熱、寒這 5 種 “邪氣”,只要堵在經(jīng)絡或臟腑里,就會引發(fā)問題,而且每種堵都有明顯信號:
其實這些堵,本質(zhì)都是 “經(jīng)絡氣血不通”,而穴位就像經(jīng)絡上的 “開關”,按對了就能 “打開通道”,讓邪氣排出去。 1. 氣堵了按膻中穴:給 “憋住的氣” 找出口 找穴方法:兩乳頭連線的正中間,就是膻中穴,正好在兩胸中間,很好找。 膻中穴是 “氣會穴”,管著全身的氣機運行。生氣、壓力大時,氣容易堵在胸口,按揉膻中穴就像 “打開排氣閥”,能快速疏通氣機,緩解胸悶、心慌、肚子脹。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用拇指或手掌根,順時針按揉 3-5 分鐘,力度以有點酸脹感為宜。生氣后、感覺胸口悶時按,能明顯覺得 “氣順了”,甚至會忍不住嘆氣 —— 這就是氣堵在疏通的信號。 適合人群:
2. 血堵了按血海穴:幫 “瘀住的血” 動起來 找穴方法: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骨(膝蓋骨)往上 2 寸(大約兩橫指),按壓有酸脹感的地方就是血海穴。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血海穴是 “補血活血第一穴”,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把瘀堵的血 “揉開”。不管是月經(jīng)有血塊、痛經(jīng),還是腰腿痛、手腳發(fā)麻,按它都能幫著通血絡。 用拇指垂直按壓,每次按 30 秒松開,重復 5-10 次;也可以順時針按揉,每次 5 分鐘。月經(jīng)前 3-5 天開始按,能緩解痛經(jīng);平時按,能改善手腳發(fā)麻、氣血不足導致的臉色差。 適合人群:
3. 濕堵了按中髎穴:把 “體內(nèi)的濕” 排出去 找穴方法:趴在床上,在骶骨(腰下面、尾巴骨上面)區(qū)域,正對第 3 骶后孔(可以先找到腰眼,往下數(shù) 3 個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就是中髎穴。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中髎穴是膀胱經(jīng)上的穴位,膀胱經(jīng)是 “祛濕通道”,而中髎穴正好管著中焦的水濕代謝。按它能讓脾胃里的濕濁通過膀胱排出體外,緩解濕堵導致的大便黏、肚子脹、小便不利。 用食指或中指垂直按壓,每次按 1 分鐘松開,重復 3-5 次;也可以用手掌根輕輕拍打,每次 3 分鐘。早上起床后、晚上睡前按,能幫著排濕,堅持幾天會發(fā)現(xiàn) “大便不黏馬桶了”。 適合人群:
4. 寒堵熱堵按關元穴:調(diào)平衡,不怕冷熱 找穴方法:在下腹部,肚臍正下方 3 寸(大約四橫指),人體前正中線上,就是關元穴。 關元穴是 “元氣之穴”,能補陽氣、調(diào)陰陽。寒堵時,它能溫陽散寒,改善怕冷、手腳涼;熱堵時,它能調(diào)和陰陽,避免上火太嚴重;甚至 “上熱下寒”(比如口舌生瘡卻手腳涼),按它也能幫著 “平衡寒熱”。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用手掌根順時針按揉,每次 5-10 分鐘,按到腹部微微發(fā)熱最好;也可以用艾灸(隔著姜片或艾灸盒),每次 10 分鐘,溫陽效果更強。冬天怕冷按,夏天怕熱、上火也能按,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寒熱瘀堵。 適合人群:
最后提醒,這些穴位的作用是 “疏通保養(yǎng)”,比如偶爾氣堵、輕微血堵,按一按能緩解;但如果堵得嚴重(比如劇烈疼痛、月經(jīng)異常嚴重、身體明顯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yī),不能只靠按穴位。 另外,堵的根源多是不良生活習慣:氣堵多因愛生氣、壓力大,血堵多因久坐不動,濕堵多因吃太油太甜 —— 按穴位的同時,改掉這些習慣,身體才能真正 “通” 起來,遠離瘀堵困擾。#中醫(yī)式生活##尋找熱愛表達的你##皮膚健康科普# |
|
來自: 江海博覽 > 《經(jīng)絡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