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風裹挾著渭南平原的暑氣,車輪碾過白水縣熟悉的塵煙時,靈魂早已聽見高原的召喚。向西,堅定地駛向318國道——這條鋪展在天際的朝圣之路,牽引著我們奔赴一場靈魂的邀約。 成都的煙火氣尚在身后蒸騰,折多山埡口的風已帶著雪線的凜冽呼嘯而來。經幡驟然撲入眼簾,在高原奪目的藍天下獵獵翻飛,如千萬句密語在風中傳遞,宣告我們真正踏入了眾神居所的門檻。此后便是身軀與高山的搏斗;雅江河谷尚存一絲溫潤,理塘的遼闊已讓人屏息;當車輪喘息著攀上東達山口,海拔計顫巍巍指向5100米刻度,稀薄的空氣如無形之手壓迫胸腔,每一次呼吸都成為對肺腑的鄭重提醒。 ![]() 輾轉巴塘、左貢,怒江七十二拐終以雷霆萬鈞之勢橫亙眼前。山道如巨蟒盤踞,在陡峭絕壁上擰出令人膽寒的褶皺,車輪緊貼崖壁謹慎挪移。深淵之下,怒江激流發出遠古低吼,每一次轉向都是心神與勇氣的雙重叩問——唯有親歷其險,方知天路之奇絕非虛名。 驚魂甫定,波密的青翠如溫柔撫慰。轉向墨脫秘境,蔥蘢雨意浸透道路,窄徑纏繞濕漉峭壁,濃霧時聚時散。雨林深處仿佛藏著一部未被翻動的自然經卷,濕潤枝葉低垂,山溪激流奔騰,原始野性與隱秘寧靜在此純粹對峙,世界陡然收束成一片未被驚擾的洪荒夢境。 第十個朝霞染紅天際時,拉薩河谷豁然展開。布達拉宮的金頂終于巍峨矗立于視野盡頭,如紅山上靜默千年的巨大壇城。循著人潮涌入大昭寺,時間被信徒五體投地的身影凝固:額頭觸碰千年石板的微響,衣衫摩擦地面的沙沙聲,酥油燈搖曳的暖光,共同編織成一部無聲卻震耳欲聾的信仰史詩。最終肅立于布達拉宮巨大的宮墻下,仰望它拔地而起直指蒼穹。金頂在高原陽光下燃燒,仿佛要點燃整個天空。我不由自主仰首,目光越過層疊宮宇投向無限澄澈的湛藍,宮闕輝煌與蒼穹浩瀚在眼前無聲碰撞。晚風如誦經聲拂過,夕照為白墻金頂鍍上莊嚴暖金,人間的喧囂沉降于腳下。靈魂驟然失重,仿佛被古老力量輕輕托起,飄向亙古如斯的純凈高遠。 ![]() 原來奔赴藏地,是車輪在折多山雪線、東達山稀薄空氣與七十二拐驚魂中刻下的印記,更是靈魂向著蒼穹的艱難泅渡。翻越的何止是地理的險峰深峽?那是深埋于庸常歲月下的靈魂凍土,在烈日與狂風中的寸寸解封。當布達拉宮巨大的投影將我們覆蓋,當目光穿透金頂融入神性的藍,一路風塵與心跳終獲解答:信仰并非云端縹緲的梵音,它是用身軀丈量險途,用顛簸體認存在,用低海拔的肺腑承受稀薄而后吐納出的生命宣言。站在宮墻之下向天空敞開靈魂,是最卑微亦最崇高的確認——確認自己曾如此真實地立于天地眾生的呼吸之間。 車輪丈量過的每一寸川藏線,都已刻入骨血成為經行。所謂朝圣,終究是生命對自身深度的勘探;每一道險彎,都在鑿刻靈魂的等高線。 ![]() 作者簡介:邱思雅,白水縣東風小學教師。一位熱愛生活、熱衷探索的教育工作者,習慣于在旅行途中用文字與鏡頭記錄美好,并將旅途中的見聞與思考融入教學,為學生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教育格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堅信堅持的力量,致力于引導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言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