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里面,反復多次強調了“敬”。 比如第一卦《乾(建》里面就說: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句中的“乾乾”和“惕”都是敬的意思(《文選》:“勤屢省,懋乾乾。”薛綜注:“乾乾,敬也。”《說文》:“惕,敬也”)。 《需》卦也說“敬之,終吉”。 《離》卦也說“敬之,無咎”。 《謙》卦的“謙”字本身就是“敬”的意思。(《說文》:“謙,敬也”。) ……等等等等。 可以說,“敬”是在《周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說文》里面認為,“肅”和“敬”這兩個字是同義詞,所以有“肅然起敬”這個成語。 “敬,肅也?!薄墩f文》 “肅,持事振敬也”——《說文》 那么,“肅”具體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來從這個字的造型來研究一番。 《說文》說,“肅”字的古文從“心”,里面有個心字,是一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的心態。如下圖所示: ![]() 實際上許慎在寫《說文》的時候并不知道,最早的“肅”字出現在西周時期,寫法確實是從“心”,但是心字上面是一個“聿”字。如下圖所示: ![]() 甲骨文里的“聿”字是手執一支竹制的律管“立朝律”之形。如下圖所示: ![]() “立朝律”,就是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特別重要的日子里,在朝廷的前殿豎立律管候氣。 詳見下文: 黃帝昆侖竹管暗藏《周易》天機!甲骨文"律"字揭開萬年律歷之謎 立律候氣,是古代天子在朝廷前殿舉行的一個特別嚴肅,特別肅穆,特別肅靜的活動。 需要一個絕對安靜和密不透風的環境。不要說大聲說話,就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避免對密室中律管候氣的結果造成影響。 巧的是,候氣所用的律管,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洞簫。 ![]() 洞簫的簫,竹字頭底下一個“肅”字。 【爾雅.釋名】干脆就說,簫的意思就是“肅”: “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 所以,最早的“肅”字,就是心字上面立著一支候氣的律管(簫)。 這支簫管,象征著天下萬事的根本規律,代表著王者制事立法的根本律法。 所以,“肅”字的本義,是古代王者立朝律之時,那種肅穆、肅靜、嚴肅的振敬心態。 心中有律,便是肅敬之人。 抱雪齋還可以百分之百確定,肅字心上的這支律管,是一只黃鐘律管。 古人在冬至和夏至這兩天都會在朝廷前殿舉行立律候氣的“立朝律”活動。冬至這一天,“黃鐘通”,黃鐘的律管會與天地頻率發生共振而通氣。 黃鐘律,為律歷之本,是天地之道的象征。 黃鐘律數九九八十一,九九歸一。 一,就是肅,就是敬。 本文為抱雪齋讀易筆記之《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不造第幾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
|